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乐毅攻陷齐国七十城_齐国被乐毅灭了之后怎么崛起的

乐毅攻陷齐国七十城_齐国被乐毅灭了之后怎么崛起的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3-01-30 08:02:26
阅读:
乐毅的悲剧:横扫齐国七十城的他,为什么在莒城和即墨功亏一篑?

乐毅的悲剧:横扫齐国七十城的他,为什么在莒城和即墨功亏一篑?

字/晋公子 谢谢你关注小书房1538,同文学来一场充满温情与敬意的邂逅


本文系小书房1538(XSF1538)的晋公子原创

已签约维权骑士,对原创版权进行保护,侵权必究!

如需转载,请联系vx:NYXDDqy授权

本期话题

吞并宋国之后,齐湣王成为了诸侯眼中的众矢之的。秦、赵、燕等国结成联盟,推乐毅为将,率领联军在济西大败齐国。

可是,为什么下齐七十余城,占领齐国长达五年之久的乐毅却始终无法攻破莒城和即墨,以至于让齐国再度翻盘了呢?

1、联军攻齐

吞并宋国给齐国带来的外交影响极其严重。

赵国等三晋诸侯最先感受到了威胁。


乐毅的悲剧:横扫齐国七十城的他,为什么在莒城和即墨功亏一篑?

因为对他们来说,身处在齐、秦两大国东西夹击的内线地位,维持均势是自保的必要条件。

当秦国东进,咄咄逼人的时候,他们就会联合齐国对抗秦军;而现在齐国吞宋,他们也不能坐视齐国的迅速强大。


乐毅的悲剧:横扫齐国七十城的他,为什么在莒城和即墨功亏一篑?

因此,就在桀宋灭国之后不久,赵国便率先向齐国发难。大将赵梁和徐韩为先后统兵向齐国发动了进攻。

不但赵国,连主政魏国的魏相孟尝君田文都不顾先祖坟茔尚在齐国的事实,开始策划联秦伐齐了!

不过,无论是赵国还是魏国,甚至于处心积虑想要灭齐复仇的燕国,在组织联军伐齐的问题上,他们都不具备足够的实力和影响力。

号召天下诸侯联军伐齐的幕后操盘手只能由强大的秦国来担任


乐毅的悲剧:横扫齐国七十城的他,为什么在莒城和即墨功亏一篑?

这正中了秦昭王的下怀。

齐国滨处东海,与秦国之间隔着三晋。通常情况下,秦国很难对齐国实施直接有效的军事打击。

但现在赵国的联盟使者金投已经到了秦国,这意味着它愿意充当灭齐的急先锋。

一旦齐国被消灭,赵国必将陷于孤弱。从长远来看,这对秦国一统天下仍是有利。

因此秦昭王发下话来:

齐王四与寡人约,四欺寡人,必帅天下以攻寡人者三,有齐无秦,有秦无齐,必伐之!必亡之!——《战国策·燕策二


乐毅的悲剧:横扫齐国七十城的他,为什么在莒城和即墨功亏一篑?

为了宣示自己为联军站台撑腰的态度,秦国在公元前285年派遣蒙骜统军,越过韩、魏,长驱攻打齐国的河东地区,并一举夺取了九座城池。

紧接着秦国便推赵国为攻齐盟主,并由它出面联络燕国加盟。为了表示联盟诚意,秦国还分别向燕、赵两国质子作为担保。

联盟伐齐的局面就此完全成形了,但是让谁来做联军主帅呢?

就是在这个时候,名将乐毅便走向了前台。


乐毅的悲剧:横扫齐国七十城的他,为什么在莒城和即墨功亏一篑?

乐毅之所以能被燕、赵两国同时委任为相国并担当联军统帅是其来有自的。

当年齐国趁燕国发生“子之之乱”的契机占领燕国,正是乐毅为赵武灵王策划了伐齐存燕的行动,燕昭王才得以复国。

当赵武灵王在内乱中死去以后,乐毅去赵,辗转来到燕国,又受到燕昭王的重用。

因此只有他出任主帅,才能实现“燕赵共相,二国为一”的团结局面。


乐毅的悲剧:横扫齐国七十城的他,为什么在莒城和即墨功亏一篑?


战争一开始,乐毅首先以赵相的职司统帅燕、赵联军从赵国的西南方向攻入齐境,夺取了灵丘,作为进一步攻战的桥头堡。

灵丘的东北不远处就是高唐,高唐乃是齐国的“五都”之一,济西的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为了确保高唐的安全,齐国尽起倾国之兵,由齐将触子率领,在济西与乐毅展开决战。


乐毅的悲剧:横扫齐国七十城的他,为什么在莒城和即墨功亏一篑?


齐湣王急于将入侵的联军部队尽快驱逐出齐国,在战前派专使给主帅触子下了死命令:

“如果你不能速战速决,我就夷灭你的宗族,刨了你的祖坟!”

巨大的压力让触子心乱如麻,双方刚一接战,齐军就鸣金退却,而对面的燕、赵联军则在秦军的强力配合下追亡逐北,由此演成了齐国在济西的惨败。


乐毅的悲剧:横扫齐国七十城的他,为什么在莒城和即墨功亏一篑?


济西大捷之后,秦军迅速转向南下,像饿狼扑食一样将齐国刚刚攫取的宋国大都市定陶吞入腹内,而乐毅以燕相的职司独自率领燕军西进,一路攻克临淄,齐湣王和太后被迫出逃莒城。


乐毅的悲剧:横扫齐国七十城的他,为什么在莒城和即墨功亏一篑?


济西兵败,临淄城破。

直到这时,被苏秦的南下攻宋计划欺骗了许多年的齐湣王方才如梦初醒,当他最终看清了苏秦的间谍身份,识破了他灭亡齐国的意图之后,为了泄愤,遂将苏秦车裂以死

而苏秦也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以百诞成一诚”(《淮南子·说林篇》)的壮举,实践了他对燕昭王忠君死事的诺言。

2、功亏一篑

乐毅的悲剧:横扫齐国七十城的他,为什么在莒城和即墨功亏一篑?

乐毅伐齐,既是他一生事业功名的巅峰,也是他留给世人最大的悬案。

在攻克临淄之后,乐毅将齐国的宝物祭器悉数运往燕国,燕昭王终于如愿向齐国报复了当年的一箭之仇。

出于成功的喜悦和对乐毅的感激,燕昭王亲赴济上犒军行赏,并割齐邑昌国封赠乐毅,号其为“昌国君”,抬举乐毅一跃成为了小国诸侯似的人物。

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非常蹊跷了:

燕昭王回国之前嘱咐乐毅,让他留在齐国继续征服尚未投降的城市。乐毅前后收服了齐国七十余城,只有莒城和即墨还在苦苦坚守。

五年之后,燕昭王去世,继位的燕惠王从前同乐毅有过节。

他听信了齐国人田单的反间计,怀疑乐毅迟迟打不下莒城和即墨是玩寇自重、意图霸占齐国。

于是派出骑劫取代乐毅,削夺了乐毅的兵权。

为了躲避燕惠王可能的迫害,乐毅逃亡赵国。他的离职直接导致了燕国军队的涣散,田单趁机用火牛阵攻破燕军,拥立齐襄王复国成功。


乐毅的悲剧:横扫齐国七十城的他,为什么在莒城和即墨功亏一篑?


为什么下齐七十余城的乐毅就是啃不动莒城和即墨呢?

论城防,莒城、即墨不可能比临淄更加坚固;

论兵力,临淄保卫战时齐国好歹还有济西之战败退下来的部分主力,而莒城和即墨虽在五都之列,兵力却应比临淄更为单薄。

在临淄摧枯拉朽的乐毅到了莒城和即墨,怎么会顿兵坚城之下,一筹莫展?这太让人费解了。


乐毅的悲剧:横扫齐国七十城的他,为什么在莒城和即墨功亏一篑?


从古到今,有不少人试图解释其中的原因,但众说纷纭,至今都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

在这里,我也不揣固陋,尝试给出一点自己的看法。

首先,乐毅围困莒城和即墨的时间应该没有五年那么长。

也就是说这场战争的进程不能理解为乐毅在攻陷临淄之后迅速占领了齐国的七十余城池,单单啃不动莒城和即墨,于是双方在这里僵持了五年。

《史记·乐毅列传》当中的记载是这样的:

乐毅留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史记·乐毅列传》

徇,就是略,经略土地的意思。

也就是说乐毅的“下齐七十余城”是花费了五年的时间才完成的。五年之后,尚有莒城和即墨没有被征服。


乐毅的悲剧:横扫齐国七十城的他,为什么在莒城和即墨功亏一篑?


但是,即便我们这样理解“五年徇齐”,将它同当初齐宣王50天占领燕国的速度相比,仍是太慢。这又该怎么解释呢?

我觉得这里头的原因同乐毅这个将门之子的渊源和经历有直接关系。

战国时代的灭国战争,尤其是针对大型国家的灭国战争,往往是易于攻克,难于坚守。

在乐毅伐齐之前有两次重要的灭国战争值得注意:


乐毅的悲剧:横扫齐国七十城的他,为什么在莒城和即墨功亏一篑?


第一次是公元前409年,魏文侯派遣乐羊和吴起为将,征伐中山。经过三年的苦战,中国山最终被魏国消灭。

为了表彰乐羊的功劳,魏文侯因此将中山国的灵寿封给了乐羊。

可是魏国对中山国的占领很不稳固,因为它和中山之间隔着赵国,中山事实上是作为魏国的飞地而存在的。

当魏国陷入与赵、楚等诸侯的苦战,无暇北顾的时候,中山就趁机脱离魏国的统治,复国了。

也因此,定居灵寿的乐羊家族随之变成了中山人,乐毅正是这个家族的后人。

第二次就是公元前314年齐国藉“子之之乱”占领燕国。

虽然整个占领行动仅花费了50天,但齐国却在燕国国民的强烈抵制与赵、魏等诸侯的国际干预下把这块吃到嘴里的肥肉吐了出来。

以齐国偌大的体量想要消化弱小的燕国都这么艰难,那么反过来燕国想彻底占领齐国就更不容易。

乐毅巩固占领的策略就是“皆为郡县以属燕”。也就是说不仅要完成军事占领,同时要建立起地方行政机构,对新占领区实行有效的行政管辖。

军事占领可以迅速完成,但行政管辖的建立非常复杂——建立逐级行政机构,登记人口、土地,确定赋税、徭役等等,必须一个比较长的周期才能实现。


乐毅的悲剧:横扫齐国七十城的他,为什么在莒城和即墨功亏一篑?


这套崭新的郡县制度的建立应该是非常艰难的。

因为春秋时期由管仲创立的那套国野分治的行政体制沿用到齐湣王时期已经是根深蒂固,《史记·苏秦列传》就说:

齐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三军之良,五家之兵,进如锋矢,战如雷霆,解如风雨。即有军役,未尝倍泰山,绝清河,涉勃海也。——《史记·苏秦列传》

乐毅要想用郡县制取代管仲的旧制,他所面临的挑战跟项羽攻克咸阳之后的情形差不多:

项羽为什么不都关中而都彭城?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心目中理想的国体是封建制,而关中地区自从商鞅变法以来,郡县制已经推行了一个半世纪。

如果都关中,行封建,项羽根本坐不住这块地方。

后来他分封的三秦之王在刘邦的攻击下土崩瓦解,而刘邦则迅速在关中恢复起郡县制的统治就是最好的证明。


乐毅的悲剧:横扫齐国七十城的他,为什么在莒城和即墨功亏一篑?


因此,占领齐国之后,摆在乐毅面前的难题是,不行郡县,他无法巩固统治;

施行郡县,又必须面齐国固有传统对新体制的强烈抵制,这些应该是乐毅花费了五年时间才征服齐国七十余城的根本原因。

我们不能去指责乐毅的郡县制占领思路,因为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经验证明,郡县制已经是当时历史条件下巩固新占领区最有效的办法(关于这一点,可以参看旧文《为什么秦始皇废除了封建制,而选择郡县制作为国体?》)。

如果说在这场战争中乐毅有什么遗憾的话,那最大的遗憾可能是时不我与。

如果燕昭王不是在济西之战后五年就匆匆离世,如果历史能够再多给乐毅一点时间,或许灭齐之战的最终结局会不一样。


乐毅的悲剧:横扫齐国七十城的他,为什么在莒城和即墨功亏一篑?

乐毅的功亏一篑,表面上使得“子之之乱”以来的燕、齐格局又回到了原点。

但两国之间的这段恩怨却对战国时代的统一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联军伐齐的过程中遭受重创的齐国从此一蹶不振,国力再也没能恢复到同秦国东西争霸时的水平。

而主持伐齐联盟的赵国又因此与齐国结下了恩怨,以至于到长平之战的后期,力不能支的赵国向齐国求援借粮,齐国拒绝提供帮助,眼睁睁地看着东方最后一支能够抵御秦国的力量被名将白起摧毁。


乐毅的悲剧:横扫齐国七十城的他,为什么在莒城和即墨功亏一篑?


齐国、赵国的先后没落,加速了秦国一家独大,一统中国的进程,秦军的铁蹄,秦吏的郡县制很快就将在山东六国的故土上扎下根来。

--End--

欢迎走进小书房1538

和我一起在锦江边冲一盏盖碗茶

摆一点关于文学与人生的闲龙门阵!

文字|晋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图片|网络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