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历史上真实的孔子_真实的孔子有多高

历史上真实的孔子_真实的孔子有多高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3-02-19 14:02:34
阅读:

名扬中外的“三孔”,“万世师表”、“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封号,标准美化的“先师行教像”,门生整理而成流传千古的《论语》,给孔子罩上了一层神秘的光环。下面,请随着我的描述,给您还原一个真实的孔子。

真实的孔子

孔子像

●孔子一降生便历经苦难

孔子的父亲叫叔粱纥,鲁国昌平乡人,为陬邑之宰,职位应该相当于现在的镇长。叔梁纥先娶施氏,生九女无男,后纳妾生子孟皮,因孟皮足疾不能继位,于是晚年求婚于颜家,迎娶颜家三闺女颜征在。

真实的孔子

孔子圣迹图(尼山致祈)

颜征在怀孕时,叔梁纥盼子心切,夫妇俩天天去尼山祈祷苍天、山神保佑生子。公元前551年8月27日午时,夫妇俩在尼山上祈祷时,突然空中出现一麒麟,缓缓而下,口衔玉帛。夫妇俩呆呆地看着,麒麟吐掉玉帛,帛徐徐降下,正落在叔梁纥手中,麒麟则入云而去。叔梁纥定神一看,玉帛上写着:“奎星下凡,振兴于周”。他朝天上看去,乌云密布,二龙盘旋于云霄。云间有一仙翁说道:“天感生圣人,故降以和乐。”顿时天空响起了动人的音乐声。此时颜征在感到一阵腹疼,婴儿降生了,此时天也晴了。可此地杂草丛生,荆棘刺人,颜母随口说:“要是枣针尖朝下多好啊。”再定眼看时,枣针尖居然真的全朝下了。夫妇俩看看婴儿是男孩,但长相奇丑,形似怪物。于是叔梁纥把孩子丢在这里,架着颜征在回家了。从此,孔子出生地的野草染成红色,枣针尖朝下长,至今如此。

真实的孔子

尼山孔子石

八月的午时,天气仍然很热,刚生下的婴儿(孔子)躺在草地上热得直喘粗气。天空盘旋的老鹰看见了,落在孩子身边的一棵柏树杈上,展开翅膀不停地给孩子扇风。黄昏时,从山上下来一只母老虎,把孩子衔进山洞(即今夫子洞,又名坤灵洞),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日夜为他哺乳。

真实的孔子

尼山夫子洞

一天早上,一位老者上山打柴。老虎看见老者后,上前叼住他的衣服,这可把老者吓坏了,以为老虎这回肯定要把自己吃了,连忙向老虎作揖,肯求老虎放过自己。老虎叼着老者的衣服往山洞这边走,没有丝毫伤害他的意思。来到山洞,老者看到一个孩子,就明白了老虎的意思,于是,连忙抱起孩子往山下走去。下山的时候,老者看到,老虎还向自己点头致谢呢。这也就是至今流传的“龙生虎养鹰打扇”民间传说的由来。

真实的孔子

扳倒井

自从叔梁纥把孩子扔掉后,颜征在日夜思念儿子,就背着丈夫上山寻找,正巧遇到上山打柴的老者把孩子抱下山来,颜征在非常感激老者。她看到孩子后,心里非常高兴,连忙急着往家赶。走到村头的时候热得大汗淋漓,累得气喘吁吁;看看怀中的孩子,也是热得浑身汗水。这时,忽见路旁一眼水井,旁有垂柳相立,颜征在把孩子放在树荫下,伸手去撩水,但井深,怎么也撩不到水,便自言自语地说:“井神啊,你倾斜一点多好呀!”哪知她话音刚落,水井竟随着她手扶之势,真的慢慢倾斜起来,接着一股股清凉的井水溢出井口。颜母居住的村庄至今仍叫“颜母庄”,此村西北二里许有一井,井壁倾斜,至今人们仍称为“扳倒井”。

真实的孔子

颜母祠

●孔子的体貌异于常人

真实的孔子

南宋绘画大师马远所作孔子像

关于孔子的相貌,《史记》上记载说他“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传说孔子出生时,长相丑陋,头顶似反盂,中低而四周高,且双眼露眸,两耳露轮,鼻露孔,嘴露齿,故称“七露”。所以其父叔梁纥认为是生了个怪物,当时就把孔子遗弃在野地里。

孔子因头骨四周高而中间低,所以取名“丘”,因排行第二(老大孟皮),出生于尼山,所以取字“仲尼”。尼山原名“尼丘山”,因避圣人名讳,至今名叫“尼山”。

孔子的体貌,结合史书上的记载及民间的传说,应该是比较清晰。一、头部:凹顶,突额;眼睛大而有神,深蕴高远之志;耳轮大而后翻;暴牙,长嘴;面黑,貌恶。二、身材:个高,背驼;长上,短下;粗壮有力,如同莽汉武夫。

●孔子并不是一介文弱书生

真实的孔子

孔子画像

鲜为人知的是孔子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身高九尺三寸(今1.9米以上),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等为豪。

《吕氏春秋》其《慎大览·慎大》记:“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说孔子的力气大得能举起国都城门的门闩,但孔子为人重德不重力,不愿以力大显耀自己。

《论语•乡党》第6节专门介绍孔子的饮食包括饮酒。其中说:“唯酒无量,不及乱。”能够“不及乱”,说明孔子的酒量相当大。但再大也有限度,孔子能够把握住度,这才是关键。

孔子文武双全,智慧过人,所以小他9岁、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的子路心悦诚服地跟随孔子,成为孔子得意门生。

●孔子一生仕途蹉跎

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最高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他真正参与政治的时间只有四年多, 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干了不少事,职务提升也很快。但终究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了。此时他已50多岁,迫于形势,他离开了鲁国,开始了被后人称之为周游列国的政治游说,14年中,东奔西走,多次遇到危险,险些丧命。后虽被鲁国迎回,但鲁终不用孔子。

真实的孔子

孔子圣迹图(退修诗书)

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 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 孔子由此结 识了齐景公。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

真实的孔子

孔子圣迹图(礼堕三都)

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直到鲁定公9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51岁了。孔子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鲁定公12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孙子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堕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后来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鲁定公13年,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桓氏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

真实的孔子

孔子与众弟子在周游列国途中(电视剧《孔子》剧照)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很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 孔子俸粟6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 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只好又返回。

真实的孔子

孔子圣迹图(在陈绝粮)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做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鲁哀公16年,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卒。

●孔子在世时家境并不富裕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活了73岁。这在当时,算是长寿之人。

真实的孔子

孔子故宅门

孔子三岁时,父亲叔梁纥病逝,孔家成为叔梁纥妻子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的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孔子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青少年时期的孔子由于家境不好,自己的地位低贱,孔子不得不去从事一些被别人看不起的工作。他操持家务,为别人的红白喜事当吹鼓手,还为贵族家里管理过牧群和仓库。

●孔子身后兴荣事

“先圣之没也,弟子葬于鲁城北泗上。既葬,后世子孙即所居之堂为庙,世世祀之,然茔不过百亩,封不过三版,祠宇不过三间。”(《阙里文献考》)自汉以后,历代统治者对孔林修建15次,扩充林地3次成今状,林垣7.25公里,占地3000多亩。

孔子死后第二年(前478年),鲁哀公将其住宅三间改建为庙,岁时奉祀,内藏孔子生前所用衣、冠、琴、书、车。清雍正二年(1724年)孔庙因毁于雷火重修,历时6年形成目前如此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真实的孔子

孔府大门门匾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刘邦过鲁,以太牢(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社稷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祀孔子,封孔子9代孙孔腾为“奉祀君”。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将孔子46代孙改封为“衍圣公”,世代相袭。宋代开始扩建孔府,明朱元璋下诏令,“衍圣公”有权设置官署。清代又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较大规模的重修,从而达到现在的规模。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学术思想日益光大。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孔子思想的伟大。

(曲阜土著写于2013年10月11日)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