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励志名言 > 战争的词语-战争的演变

战争的词语-战争的演变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9-19 08:04:09
阅读:
最新资讯《战争的词语-战争的演变》主要内容是-战争的词语,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冷兵器时代和冷兵器时代之前的战争,主要拼体能,因此体能调动能力决定战争胜负。这是第一代战争的基本特征。公元前1500年之前,军队由步兵组成,作战双方面对面厮杀,战士持有简单兵器。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400年,马拉战车出现,出现车兵,人类第一次借助于超越自身体力限制的作战平台出征,作战样式第一次发生变化。公元前400年之后出现骑兵,兵力的机动性、灵活性大幅提升,作战样式进一步复杂化,出现了步兵、车兵、骑兵协同作战的战争。


人类从公元前3000年开始饲养马匹,用来耕田拉车,并在公元前300年之前大量使用车兵作战。马拉战车的出现使人类有了最早的作战车辆,出现了快速反应部队。虽然马车受道路限制,在多数地段机动困难,但车兵在公元前300年之前仍是各大国军队的主力。因为马鞍、马蹬、衔勒这些便于乘骑的装备发明时间较长,所以骑兵长期未能出现。冷兵器时代,骑兵具有最大的冲击力和最好的远程快速机动力,当时的军队若实现了骑兵化就等于实现了“现代化”。直到中世纪后期,骑兵仍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兵种,当年的成吉思汗正是依赖其强大的骑兵部队,并借助于世界上最早的炮兵力量,横扫了半个世界。


中国古代自战国后形成了发达的封建农业经济,至西汉时便达到6000万人口,年平均粮食300公斤,国家拥有较大规模的常备军,这些都为建立强大的骑兵创造了物质条件。公元前302年,赵国武灵王学习匈奴的骑术,在华夏民族历史上首先建立起一支规模达一万人的骑兵部队。赵国虽小,却迅速成为强国,是秦统一全国时最强有力的对手。从公元前一世纪起,汉朝和匈奴进行了百年骑兵大战。唐朝前期曾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代,官马即有70万匹,史称“秦汉以来,唐马最盛”。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陇右马场被占,中原政权从此丧失了建立强大骑兵的条件,这一事件也成为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崎岖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明朝虽然人口达到1.6亿,然而因皇族侵占马场,养马业始终不盛,无法建立强大的骑兵。清王朝虽以“满蒙铁骑”统一中国,并于18世纪出现了所谓的“康乾盛世”,但充其量也只是“落日的辉煌”。因为欧洲此时正进入热兵器时代,并揭开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序幕,而中国还沉浸在封建社会的封闭循环之中。


1619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率6万骑兵,在萨尔浒和明军决战。这是一场冷兵器时代的成熟力量与热兵器时代幼稚力量非对称作战的典型战例。此役中清军以强悍的骑兵快速冲击开局,而半数装备有火枪的明军射击一次后,尚未来得及再次装填弹药便被冲散。此次战斗之后,清王朝的大臣们错误的总结经验,在其后的二百年间一直迷信“弓马定天下”的军事教条,轻视热兵器的发展和以热兵器运用为核心的战略战术研究、演练。


相反,火药传到欧洲后,新兴的资产阶级使之成为攻破贵族坚固城堡的有力武器,保守的政治体制随着城堡不断的被攻破而开明起来,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大变革。同时,火枪、火炮也成为英国、葡萄牙等国征服其他国家、掠夺世界财富的有力支撑。


清王朝迷信弓马定天下的军事教条二百年,对世界上正在进行的以热兵器大发展为基础的军事技术和军事战略变革浑然不觉。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时,清军使用的仍是二百年前仿荷兰红夷大炮造的前膛炮。殊不知,此时的铁骑清军所面对的洋枪洋炮已经不是1619年明军所拥有的不成熟的火枪,此时所面对的军队也不是当年明军那支没有经验的菜鸟级军队。在1840年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英军仅出动2万兵力,战死仅500人,便击溃了以十万之众参战的清军,攻下了每一座想攻下的城池,迫使清王朝屈辱求和,割地赔款。


1860年英法联军在大沽口附近的北塘登陆,僧格林沁的“三千铁骑”蒙古骑兵在对峙冲锋中只剩下7人。此战彻底粉碎了清王朝自萨尔浒之战后二百多年间死守的弓马定天下这个军事教条,打破了朝廷大臣们对骑兵的迷信。次年由朝廷发动,进行了中外闻名的洋务运动。遗憾的是,军事上的洋务运动的结果是大量购买西方枪炮装备军队,引进西方制造技术,却顽固的不肯进行军事体制、军事思想、理论的改革。以为只要有了先进的武器,军力就会自然提高,殊不知武器装备和军事思想、军事战略以及战术密切相关,仅仅引进洋武器,造出洋武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军队战斗力低下的问题。


当时洋务派首领李鸿章声称,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不及。事实上,他的判断是错误的。接下来的甲午战争中,使用了朝廷花大量银子购买的西方先进国家轻重武器,中日两军装备水平大体相当,所不同的是日军已经根据热兵器作战的需求采用了现代编制和战术,清军的战术却仍停留在冷兵器时代的密集队形水平,编制仍按旧军队形式,结果是战无一胜。


热兵器的出现,使人类由拼体能为主的作战时代进入到以比拼化学能和核能投送与释放能力为主的作战时代。


出现热兵器并不等于进入热兵器时代,只有军队普遍装备了热兵器,并且作战模式转移到以热兵器运用为核心的时代,才算进入到热兵器时代。比如成吉思汗时代已经拥有了火炮,但是其作战样式仍是沿用大规模的骑兵突袭作战形式,所以不能说成吉思汗时代就已经进入了热兵器时代。


中国发明了火药,但热兵器却发展缓慢,关键原因在于历代封建王朝对于军事变革采取“重器轻艺”的政策。这里的器主要是指武器和器物,这里的艺是指军事思想、军事战略战术和军事技术。西方发达国家进入热兵器时代要早一些,中国全面进入热兵器时代大约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一段时间。1895年甲午战争惨败后,袁世凯在天津小站开始编练新建陆军,从编制、战术到装备都全部模仿德国,后又照搬日本陆军的那一套。从袁世凯到蒋介石,在军事上走的都是一条抄袭德国、日本战术的道路。这种教条式而非创造式的模仿法,由于永远爬在他人之后,在军事能力上只能始终落后于人。同时,还由于一昧的盲目采购外国兵器,因此造就了一大批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军阀。


近代中国当权者引进国外先进的机械化装备的时间并不算晚,规模也不算小,但效果却不怎么好。


蒸汽铁甲舰:19世纪70年代出现,10年后中国引进;


机枪:1887年在欧洲投产,第二年上海兵工厂即开始仿造并装备军队;


作战飞机:1909年世界上出现航空队,两年后清军在北京南苑建立航空队;


坦克:1916年首次出现,5年后北洋军阀即从国外开始购买。国民党军队于1939年在广西昆仑关首次使用机械化部队进行陆空协同作战,此后又在印缅战场和东北、华东战场协同作战。国民党军在抗战胜利时陆军有285个师,其中就有39个美械师,全摩托化的部队已经有2个快速纵队。但是,无论是在抗战中还是在解放战争中,他们的表现都没什么可圈可点之处。


探其原因,不外三个方面:一、战斗力(武器、战略、战术、保障以及国家动员支持持续军事行动的能力)是买不来的;二、热兵器时代,谁能掌握投送距离更远、释放能量更大的武器,谁就能赢得战争。中国没有建立起自己独立的军事科技工业体系,买到的武器必然不是最先进的武器;三、热兵器的“杀人”效率提高,中国所擅长的“人海战术”难以阻止具有强大火力的敌军进攻。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军事技术、军事装备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不仅建立了独立的国防科研工业体系,而且在核能武器和远距离投送武器(导弹)方面有了决定性的突破,由于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新中国才得以在军事上挤身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受到世人尊重。不难想像,如果中国没有两弹一星这些热兵器时代威力最大、投送距离最远、打击最快捷的先进武器装备做后盾,在国际强权势力的干扰下,中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很有可能比现实进程更加曲折。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在热兵器方面长期落后于世界的被动挨打局面,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彻底扭转。


现在,信息化战争的浪潮又迎面扑来。在这方面,美国和西方的主要军事强国已经走在了前列。但我们的起步也不算晚。信息化战争从1991年的海湾战争开始探索,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开始起步,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演练战法,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积累初步经验。我国在1985年进行了百万大裁军,军队组织、编制也进行了大调整。同时,国家做出了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加速高技术发展的决策,把信息化建设列为战略工程,并确定了“863计划”等高科技项目,提出“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的科教兴国战略。军队建设也提出“科技强军”“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要求。通过对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的深入研究,中国军队正式宣布,要把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积极推进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作为中国军队的一个战略任务,要紧紧抓住未来20年战略机遇期,加速发展和建设,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双重历史任务。中国军队正式把推进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作为军队的一项战略任务,并以此为蓝图来规划和建设未来型信息化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