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名人名言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茨威格对和平渴望,也是最痛切的控诉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茨威格对和平渴望,也是最痛切的控诉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0-28 07:05:08
阅读:
最新资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茨威格对和平渴望,也是最痛切的控诉》主要内容是茨威格奥地利小说家,剧作家,在他身上的标签有很多。他的作品多以人物的性格塑造以及心理刻画见长,特别是对女性主题描写生动,而被誉为“最了解女人的小说家”。其代表作主要有《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心灵的焦灼》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茨威格奥地利小说家,剧作家,在他身上的标签有很多。他的作品多以人物的性格塑造以及心理刻画见长,特别是对女性主题描写生动,而被誉为“最了解女人的小说家”。其代表作主要有《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心灵的焦灼》等。


其中《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就是他较为典型的一部以女性口吻所写的作品,自面世就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从此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学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高尔基曾高度评价《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真是一篇惊人的杰作”。


在写给茨威格的信中,他还表示“由于对您的女主人公的同情,由于她的形象,以及她悲痛的心曲,使我激动得难以自制。我竟然毫不羞耻地哭了起来。”


该作品讲述了一个陌生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用一生的痴情给心中暗恋的对象写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通过这封信来袒露自己对作家R的绝望以及爱慕之情。


透过文章大多数人看到的是陌生女人对作家R爱而不得的悲哀,以及对爱的无助,而我却看到了茨威格对和平的渴望和呐喊。


1.

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茨威格作为一个作家也不例外,在他的作品当中,自然可以找到他自己的影子,很多人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他的自传体小说。


很多人说小说中作家R先生就是茨威格,而我却认为,陌生女人才是他,他借自己笔下陌生女人对作家R的追求和执着,侧面的反映出了自己对和平的追求与渴望。


在茨威格的自传小说《昨日的世界》中,我们可以读到一个队幸福极其渴望的茨威格,他用自己的作品,带我们走进了那个物质文明,文化艺术空前繁荣而社会政治动荡不安的时代,让我们越发认识到了他比谁都渴望和平,是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他梦想着成为一个世界公民。






作为一个文人,他用一个文人的方式,将自己对和平的追求和渴望,化作了一段悲情的故事,将这段故事赋予给了一个陌生女人对男人的追求和渴望。


正如茨威格自己所说:在严格求实的探索已山穷水尽之处,却可以让想象展开翱翔的翅膀,发挥有益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来也是可靠的作用。


2.

茨威格出生于奥匈帝国,生活在一个富裕的犹太家族,过着奥地利上层社会的生活,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及上流社会的熏陶。中学毕业以后,就一直在维也纳和柏林学习哲学和文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因体检不合格,茨威格免去了服兵役,不用上前线拿刺刀冲锋陷阵,但他不想像其他的作家那样,写一些刻意拔高的宣传文章,来为本国的参战将士摇旗呐喊。那不是他想要的,他想要的是用自己的文字,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来反对战争,宣扬和平与人道主义。






但生活似乎总是跟我们作对,他总是不能依着我们的想法而过,茨威格越追求和平,和平离他越远。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茨威格思想上带来了重大的冲击,他开始反思自己的创作。在收到了两封”陌生女人“的来信后,便有了创作的灵感。于是,就有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部作品创作于1922年,可以说这是茨威格作品的一个转折。


陌生女人的父亲早逝,自幼跟着母亲过着深居简出的小市民生活,在女孩13岁之前,她一直都生活在自己和母亲那个狭小的天地,直到13岁,搬来了一位作家邻居,他的到来,像一束光一样照进了她的心里,整个人都有了奔头。


女人不顾一切的爱上了作家,为了能和作家在一起,哪怕只是远远的看着他,她放弃了继父给她提供的条件,离开了自己的母亲,只身一人回到了作家R所在的城市。


即便,陌生女人知道,她跟R先生之间,不可能有什么结果,但她依然对作家抱有一丝渴望。


就像茨威格对和平的渴望一样,他说:对于诗人作家来说,在那个人们的耳朵和心灵还没有被无线电絮聒不休的声浪所淹没的时代,并不是没有说话的希望。相反,一个大诗人的自发的宣言所起的作用,比政治家所有的公开演说合在一起要强千百倍。


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开头,女人用“你,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的你啊!”来称呼作家R,这正如,茨威格与和平之间的距离,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和平对于他而言,就好比是陌生女人对作家R先生的感情,渴望而又遥远。


布雷兹特里特说:阳光所照之处,便是我安身立命之地...


女人为了男人,想办法靠近他,而茨威格,为了心中的和平,被迫远走他乡。


3.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执着于追求,是因为还没有绝望到底,直到出现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我们才会看清事物的真相。


茨威格说:人最不能原谅的莫过于被迫从真诚的热情中醒悟。


是的,陌生女人直到看到自己的儿子去世,才真正的醒悟,原来自己和作家R之间的距离是那么的遥远,他甚至从来都没有真正的记住过自己,就连他家的仆人都能认出她,可是作家R曾经那么近距离的接近过她,却从没有记住过她,他们的孩子是作家R留给她唯一的希望和支撑,当孩子死去的那一刻,她的心也就跟着一起离开了。




这就好像后来茨威格自己的写照。1933年希特勒上台,茨威格因为犹太人的身份而被排挤,他热爱的国家奥地利被德国吞没,他倾注满腔热血所写的书被反禁、被烧,甚至国籍也被取消了。次年移居英国,后又因种种原因,从英国,辗转到美国,后又到巴西,这一路亲眼目睹了自己的“精神故乡欧洲”的沉沦。


茨威格说:思想虽然没有实体的,也要有个支点,一失去支点它就开始乱滚,一团糟地围着自己转;思想也忍受不了这种空虚。


二战爆发,让他致力于用艺术塑造一个和平欧洲的梦想彻底破灭。他看到了战乱下的欧洲,感觉历史总在不断重复,终于明白,那么有什么“永久的和平”。


于是,1942年,在得知日军攻下新加坡沦陷的消息,茨威格精神上的极度的失落,这一消息无疑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之后,茨威格和妻子双双服毒自杀。


就像尼采说的:最好不要做身患不治之症者的医生。


结语,不得不说,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成功的,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不同的人看完就会有不同的感触,就像一千人心中就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很多人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感叹陌生女人不幸的一生,而我却看到了茨威格对和平的渴望和无助。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