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名人名言 > 循规蹈矩造句-培养孩子这个好习惯,才能条理分明,有规有矩

循规蹈矩造句-培养孩子这个好习惯,才能条理分明,有规有矩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8-30 08:23:16
阅读:
最新资讯《循规蹈矩造句-培养孩子这个好习惯,才能条理分明,有规有矩》主要内容是“我洗个澡的功夫,他把玩具从卧室到客厅,洒满每个角落,还把橱柜里未开封的茶叶拆掉到了一地。阿姨下班前刚给他收拾的妥妥的,我这一天上班回来累得半死,好不容易洗澡放松了一下,出来看到这样的局面,真的要吐血”。-循规蹈矩造句,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我昨晚把儿子狠狠地揍了一顿,真的太生气了。”一向温柔的小凯妈给我吐槽。


“我洗个澡的功夫,他把玩具从卧室到客厅,洒满每个角落,还把橱柜里未开封的茶叶拆掉到了一地。阿姨下班前刚给他收拾的妥妥的,我这一天上班回来累得半死,好不容易洗澡放松了一下,出来看到这样的局面,真的要吐血。”


我脑补了一下那个画面,好熟悉啊,不由得笑起来:“看来每个天使宝宝都有恶魔的一面啊。你给孩子好好说就是了,为什么要打?”


她:“我叫他收拾。他就是拖拖拉拉怎么都不肯收,气不过就动手了。


我:“那后来谁收拾了?”


她:“他趴床上嚎哭到睡着后,我再起来收拾到凌晨才搞定。”


我:“你都要收拾到凌晨,你还想他这么小一个自己收拾,那不可能好吧。”


她:“都4岁了,还不会收拾东西,这样好吗?每次捣乱最后都是大人帮他善后。”


我:“当然不是说不给让他学着收拾了,而是要看时机,循序渐进引导他。”


孩子没有养成收纳习惯,总是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这估计是是所有妈妈最崩溃的画面之一了。


没有一个孩子天生捣乱完会收拾,就像没有一个妈妈天生爱收拾残局一样。


你希望孩子不捣乱是不现实的,但是你可以教会孩子为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把自己的物品收纳归位。


而你也不要每次都独自收拾残局,而是要孩子成为你的帮手,直到有一天你无需参与。


上周儿子幼儿园第一次开展“家长微课堂”,课堂主题是讨论《培养孩子良好的收纳习惯》。


发现虽然孩子们个性各不相同,家庭环境也都各异,但是在教育孩子习惯养成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也是有很多共通点:


孩子把家里弄的乱七八糟,老人则在一旁默默收拾,以爱之名走宠溺之行;


孩子玩了玩具之后,不管是吼还是哄,都没法让孩子动手收拾,最终看不惯的大人,又又又自行收拾起来;


孩子玩具越积越多,无处可放,反正都是乱的了,任玩任扔,最后就是往角落一堆,反正每天都会被翻出来玩,随便堆角落也方便;


教孩子收拾玩具,说一点,就收一点,有时候吼破喉咙还装聋作哑,比木偶人还难操纵。


听到大家的吐槽之后,我总算安慰了一点:原来不是我家孩子特别难管教,而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之外,都还有个失控的娃。


那些2岁就会自己穿衣洗漱,打扫卫生,收拾房子的娃,都是神童吗?


如果他们不是神童,那他们的家长一定是神吧!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3~6岁年龄段的幼儿提出的一些具体的指标和要求:


3~4岁幼儿:能够在大人的帮助或提醒下穿脱衣服和鞋袜,同时,能够把自己用过、看过的玩具和图书放回原处,而不是随地乱扔。


4~5岁幼儿:要能够自己穿脱衣服和鞋袜,并且能够自己扣纽扣,同时能做到整理自己的物品,譬如玩过的玩具、弄乱的房间等。


5~6岁幼儿:要能够根据天气的冷热增添衣物,能自己穿鞋子、系鞋带,也要能按照类型,分门别类的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上述标准,是由许多专家学者在对全国数千名儿童儿童进行调研以后提出来的,反映的是家长对该年龄段孩子的合理期望。


我们的孩子不是神童,我们更不是神。所以,还是放下不合理的期望值,回归现实,让孩子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成长。


孩子总是养不成好的收纳习惯,究竟为什么?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思考一下关于孩子没有收纳习惯这个事情:


首先,孩子能够理解为什么要进行收纳整理吗?他们对于整洁、干净是否有良好的感受?如果他们长期处于杂乱的环境中,或者喜欢随时随地都有自己的玩具,他们会接受改变这样的状态吗?


其次,收纳整理是一门学问,现在还有专门做这个上门服务的职业,而且收费还不低。那么你觉得孩子现在的年龄是否能够充分理解你想达到的效果?而你又是否提供了足够的帮助和工具去帮助他实现你的目标?


再者,你对孩子在收纳习惯的养成方面,是否制定了有明确的原则?并且全家一致通过,坚决执行?


所以不难得出,孩子难以养成收纳习惯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是,除了“我的东西”是乱的,家里也没有其它地方不乱,所以“乱”本来就是“家里的模样”,我为什么要收拾得比大人的领地整齐呢?


二是,东西太多太乱,大人都无从下手,让孩子独立完成收纳工作,更加觉得难上加难;


三是,虽然每次不收拾都会被大人骂一顿,但是骂完大人就会把东西收拾好了,于是“挨骂”等于“不用自己收拾”的模式已成习惯。


针对上述原因,我们不难找到对症下药的方针:


一、有怎样的环境,就会培养出什么习惯的孩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家长本身就对家庭整洁不在意,却希望孩子能够学会收纳整理,那还是放弃吧。孩子压根不知道什么是整洁、干净的环境,甚至习惯了在脏乱差的环境中生活,怎么可能会走向不同的新世界呢?


想要让孩子明白收纳整理的重要性,首先要让孩子感受到一个整洁、干净的环境有多舒适。


比如我会在孩子把玩具弄得满屋子的时候,利用“小麻烦”给他教育:踩坏了某个玩具,找不到某件特别喜欢的东西,被地上的玩具硌脚了的时候,提醒他:如果玩具不是到处都是,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也会在收拾整洁之后告诉他:你看你的玩具已经回到自己的房间了,你需要谁就去谁的房间肯定能找出来,如果满地都是,那可找不到了。所以,收拾整洁是为了玩起来更方便。


二、收纳是门学科,除了循序渐进地教,还要有科学方法和工具协助。


别三两天就希望孩子学会独自收拾自己捣下乱的局,这不现实。甚至十天半个月都不一定成,我们想要培养他一个好习惯,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


就算成年人希望养成一个习惯,还得坚持打卡至少21天,何况理智脑尚未发育成熟的孩子呢。


首先,从明确指令的小任务开始。


一开始让孩子收拾东西,一定是大人在一旁帮忙,只留一小点任务让他们去执行,并且这个任务的要求是非常明确的指示,如:把XX捡起来,放进你手边这个蓝色的盒子里边去,然后把盖子盖好。而不是用模糊的指令说:这堆书你负责把它们收回书架上。


只有越明确的指示,才越能让他们理解具体要做的事情。


当他们能把一个任务顺利完成之后,再逐步增加任务的数量,和指令的复杂程度。


比如:把红色的小火车放进手边蓝色的盒子里,盖好之后把盒子放进去玩具柜的抽屉里。再把这三个变形金刚装进我手边的绿色盒子里,然后也放进去玩具柜里。


其次,把收纳行为演变成一场小游戏,让枯燥的活变成灵动的玩。


收纳其实是件不容易让人感受到快乐的事情,甚至常常会觉得枯燥乏味。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如果你想要他好好把不太容易的活干好,不如把这项“工作”变成一次有趣的游戏。


比如我会编个这样的游戏:


天黑了,外面的大灰狼就要出来找吃的了。我们今天得抓紧时间帮助客厅里的玩具们都回到它们家里去,不然可能会被大灰狼吃掉。


你来负责保护托马斯和它们的轨道,还有小汽车们回家,我来负责保护小猪佩琪和奥特曼们回家。


我们一起比赛看看谁先把玩具保护回它们的家,谁输了,谁就要被大灰狼咬一口。


你觉得这样的剧情会让孩子跟我玩起来吗?当然,必需会。


再者,提供必要的工具帮孩子学会归类收纳。


一开始,我们可以尝试让孩子把玩具每天统一收进一个大箱子里,养成收纳习惯之后,我们再教孩子进行归类。


这时候需要我们准备一些大小不一的透明或者半透明塑料箱子。因为这种材质的箱子能够让孩子不需要打开就知道里边装的是哪类玩具,便于归类。


第一次归类,可以先有家长把玩具全部进行归类之后,再给孩子介绍,每一类玩具分别住的“家”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


之后每次孩子需要玩的时候,可以提醒他观察是从哪个位置的哪个盒子里找出来的,这样归类的时候就容易形成记忆。


当孩子发现玩具进行归类整理之后,大大提高了他找玩具的效率,也会很高配合度地跟大人进行归类收纳了。


三、全家达成一致的习惯养成计划,可以配合相应的奖惩制度。


把培养孩子的收纳习惯当成一个阶段性任务来执行,就需要得到家里所有大人言行举止的高度统一。


家长需要就这个事情召开一次认真的家庭会议,原则与要求都需要与每个人进行明确。


在培养孩子收纳习惯的过程中,可以适度地配合一些奖惩。


比如有妈妈说,给孩子制定了一个奖惩表,收纳工作完成好的时候,可以奖励一个印章,但是当天收纳工作不完成,则需要扣一个印章。积满十个印章可以换取一个小玩具,或者满足一个愿望。


当然,奖励物品不应该是我最推崇的做法,需要因人而异。


我认为只要是孩子在收纳习惯上,有一点点的小成绩,都一定要提出及时的表扬,对他的具体行为给予肯定,让他从思想上固化现有的良好习惯。


别看收纳习惯是个小事情,其实它和孩子的生活习性诸多关联。


一个有良好收纳习惯的孩子,一定是条理清晰,思路明朗,做事有规有矩的孩子。


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孩子在该养成收纳习惯的时候,不加以心思去培养,只会需要以后的人生用更大的力气去改变自己。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