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忙趁东风放纸鸢是哪首诗_忙乘东风放纸鸢开头写作文

忙趁东风放纸鸢是哪首诗_忙乘东风放纸鸢开头写作文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11-19 00:47:08
阅读:

忙乘东风放纸鸢

忙乘东风放纸鸢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季节里,大人牵着孩子,孩子牵着风筝,满腔的冲动,满心的喜悦,满脸的笑容,撒着欢地奔向稍微空旷一些的小河边、草地旁……

春光普照,大自然一派欣欣然的景象。小草破土、枝丫吐绿、溪水涓涓、鹊儿报喜,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样子。和煦的春风拂面而来,却不时地夹杂着一丝丝北方的寒气,风向始终让人捉摸不定,为放飞风筝增加了难度,同时也提高了趣味性,更加激发出人们与调皮的风儿周旋,与之斗智斗勇、一争高下的豪情。

今天的城市建设者为我们开辟了越来越多的空间,种上越来越多的植被,引出越来越多的河渠,天蓝了,水绿了,空气更加清新。老人需要晒晒太阳,小孩子需要吹吹微风,风景需要他们点缀其中,一幅和谐的踏春图赫然在目。

离家不远的汾河公园就是一个理想的去处,沙滩、甬道……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始。星期天的上午,人们不约而同地朝向那里,手里拿着五颜六色的风筝,像是去赴一场春天的约会。陌生人之间互相打着招呼,询问着对方风筝的质地和价格,夸赞着自己风筝的种种好处,流露出像欣赏自家孩子一样自豪的眼神。

渐渐的,地上的人多起来了,各式的风筝也漫天飞舞着,有窜上窜下手搭凉棚的孙悟空,执着如意金箍棒立于云端东张西望;有悠哉悠哉体态优雅的大金鱼,甩着裙摆一样的尾巴,比在鱼缸里自由多了;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的模样。"快看呐",不知谁的眼那么尖,一道鲜艳的彩虹升起来了,满足了人们即使雨后也极其罕见的心理,永不褪色的七彩光环悬在当空。

"奶奶,风筝是谁发明的呀?"、"爸爸,风筝为什么会飞上天呢?"、"爷爷,您教我做风筝,好不好?",耳边不停地有稚嫩的童声吵着、嚷着,我不时地回头望着他们,听着关于风筝的动人故事。

风筝起源于咱们中国,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而成的。相传,他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有余,是人类记载最早的风筝,后来其学生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的拉线风筝。到了南北朝时期,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隋唐由于造纸业日益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欢快景象。唐代诗人元稹曾有诗云:“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生动地描写了儿童放风筝的情景。清代郑板桥《怀潍县》中的诗句“纸花如雪满天飞”,则真实地记录了当时放风筝的盛况。还有“不知弦索弄东风,只诛轻雷走碧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些有关风筝的诗句和典故,一股脑地灌进我的耳朵里,春风化雨一般渗透我的在血脉里。明清时期,清明前后放风筝已成为一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春回大地之时,人们放飞风筝,也放飞梦想。

金陵彩扎的经典之作叫"沙燕风筝",一张四边形的纸上画着一只胖胖的燕子,画中藏了五只形态各异的蝙蝠。风筝上绘蝙蝠是一种传统,寓意很美好。比如十只蝙蝠代表十全十美,五只代表五福临门,红色代表吉祥如意,绿则和南京话中的"禄"谐音,代表恭祝发财。中国地域广博,东南西北中,到处都有独具地方特色的风筝,它们世代传承,风格不同,有的粗犷豪放,有的活泼精巧,有的色彩绚丽,有的清淡素雅。

有风的日子,才是风筝生命的开始。它只想飞高一点,再高一点……像鸽一样自由飞翔,像龙一样凌空劲舞,像鹰一样搏击长空,像鱼游大海,像燕舞九天。于是,凭借风力奋力向上,向上……

等我老了的时候,心会象平静的湖水,不再惊起任何波澜。那时,我会宁静地望着蓝天,用思绪去放飞过去的岁月,让青春的风筝在心的沃野里随意飘飞。

我的春天,在蓝蓝的天上,在美丽的风筝里。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