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狂人日记鲁迅什么意思_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主要内容

狂人日记鲁迅什么意思_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主要内容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3-02-13 12:47:33
阅读:

《狂人日记》:鲁迅,内在的枯萎使人受奴役,为野蛮打开了门

《狂人日记》:鲁迅,内在的枯萎使人受奴役,为野蛮打开了门

鲁迅先生以狂人的口吻,再现了动乱时期下中国人的精神状态,视角新颖,文笔细腻又不乏辛辣之味。当时的中国,混乱成了主色调。以清廷和孔教为主的封建旧思想还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此同时现代思想已经开始了对大众灵魂的洗涤和冲击。然而能够接受新思潮的还是在知识分子和学生,这些人毕竟是少数。对于占中国大半的无知民众而言,似乎一切“新的”都是错的,他们表现出了恐慌和畏惧。

《狂人日记》:鲁迅,内在的枯萎使人受奴役,为野蛮打开了门

千百年来的封建社会体制,造就了中国人的奴性意识。君主要培养的就是顺民,是老百姓。让他们辛勤地工作来供养所谓血统更加高贵的人群。有“主”,自然就要有“仆”,而仆人不过是待遇较好的奴隶。对于他们,思想是万万不能有的,如果懂得了反思,一个个变成暴民,怎么得了。所以,文化封锁,愚民教育在中国持续了千百年。

《狂人日记》:鲁迅,内在的枯萎使人受奴役,为野蛮打开了门

奴性意识早已根植在民众心中,给予他们自由,反倒让其感到惶恐。乡土情结严重的中国人,小家情怀甚重。谁会管国家怎样,没有那么高的觉悟,照顾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行了。改旗易帜的事情多了,谁做君王都一样,我们怎么都是老百姓。这样一来,民众本能的就对变革没有太大的热情,甚至还会排斥,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在《恩惠》中这样说道:“是内在的枯萎使人受奴役,为野蛮打开了门。”

《狂人日记》:鲁迅,内在的枯萎使人受奴役,为野蛮打开了门

鲁迅笔下的中国人,就是这一类的麻木之徒,这一类即使成为自由人本质还是奴隶的劳苦大众。相比之下,《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是那可怜的,少数的。他们悲天悯人,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声嘶力竭地向世人呐喊,企图唤醒冷酷麻木的同胞。但是能听得进去的,又有几个呢?不多的,不多的。连自己的亲哥哥,不也称自己是疯子吗?这中国还怎么救?

《狂人日记》:鲁迅,内在的枯萎使人受奴役,为野蛮打开了门

狂人走到哪里,都会遭到敌视。那怪异的眼神,那交头接耳的议论,看着直叫人心里发麻,从头冷到脚跟。老人就算了,连孩子的脸也是铁青,眼里充满了厌恶,这是何道理?是老子教的吧。“不得了了”,鲁迅在结尾说道:肯定还会有“没吃过人的孩子”“救救孩子!”这一声疾呼里,包涵了多少急切和无奈啊!

《狂人日记》:鲁迅,内在的枯萎使人受奴役,为野蛮打开了门

文章中几次提到这样一句话:“凡是总须研究,才会明白。”这其实是个做学问的理儿,连“狂人”都可以查查书、翻翻历史好好思考一下问题。而那些无知的人们,却懒得去思考,甚至害怕去思考。狂人遇见一个年轻人,问他:“吃人的事,对吗?”这个社会这么无道,难道对吗?难道不值得反抗吗?”狂人以为“其实这种道理,到了现在,他们也该早已懂得吧!”

《狂人日记》:鲁迅,内在的枯萎使人受奴役,为野蛮打开了门

那么我们该怎么来理解鲁迅这篇小说的时代意义呢?其实我们可以这么看,这篇小说它要谈的绝对不止是封建礼教如何吃人,而且是一种不单单只出现在中国,甚至在任何社会都很常见的一种所谓的社会主流、社会主流所认可的价值观。一个不自由的社会底下人们到底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人们如何去理解自己的不自由?他们能够知道自己的不自由被控制吗?

《狂人日记》:鲁迅,内在的枯萎使人受奴役,为野蛮打开了门

那么现在呢?外来文化的冲击,信息时代的爆炸,价值观的混乱,个人道路的迷失,怎么办?怎么办? 还是借用鲁迅先生的话:“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多问自己几个问题:你想要什么?你拥有什么?你能放弃什么? 研究一下,也许就能找到答案!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