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克劳塞维兹和《战争论》_克劳赛维茨战争论

克劳塞维兹和《战争论》_克劳赛维茨战争论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3-02-16 21:17:35
阅读:

一说到战争理论,立刻想到学术研究,立刻想到书呆子气,立刻想到脱离实际,立刻想到纸上谈兵,立刻想到赵括,立刻想到打败仗。这是经验主义者对战争理论的看法,但经验主义者未必比我们更懂得战争。莫里哀的喜剧《醉心贵族的小市民》中有个人物叫茹尔丹,他处处假装爱艺术、爱文学。但他弄不清什么是散文,当别人告诉他“你说的话就是散文”时。他便惊讶的回答说:“天啦,我整天用散文说话却不知道什么是散文!”那些亲临战场的人,可能也会犯茹尔丹式的错误。

克劳塞维茨:战争是政治的一种表现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理论上的战争之本质

列宁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中揭露了我们研究问题的一个形而上学的毛病,我们在研究战争的时候,不是从具体的战争出发,而是从一般的、抽象的战争开始,一上来就给战争下定义,把理论置于空中楼阁之上。需要知道“什么是战争”其实是研究的结论,而不是起点,只有通过对各种具体的战争进行考察之后,我们才能在最后给出战争的定义。

可是学究们却不是这样,他们一上来就说什么“战争是一种迫使敌人屈从于我方意志的暴力行为”,“战争就是最大限度地使用暴力以获取利益”,“战争的结果就是打倒敌方,使其不能再作任何抵抗”。学究们把战争简单的理解成了决斗,认为战争无非是扩大化的对决,它的目的就是要让对方屈服于自己。

这样必然会推导出三个极端假设:

第一、因为交战双方都把战争视为决斗,都渴望战胜对方,因此他们的暴力作用互相影响,最终彼此都走向极端——最大限度的使用暴力

第二、战争的目的从来只有两个:解除敌人的武装或打垮敌人,分出胜负

第三、战争直接关乎国运,双方都要最大限度的投入所有力量,以求获得胜利;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正确的把这种战争理论称为“概念游戏”,它设想了一种极端的场面:一场无拘无束的暴力冲突。把战争看作孤立事件,只受自身内在规律的支配,不受任何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便是纸上谈兵的思维。

克劳塞维茨:战争是政治的一种表现

克劳塞维茨(1780-1831)

现实中的战争是什么样子?

当我们从“概念游戏”返回到现实中时,一切都大不同了。现实的战争并不像理论上那么乐观,它并非一定能够分出胜负,而且很少出现大胜、全胜的情况,更多时候是惨胜甚至是平局。无数历史事实证明如下三点:

首先,战争不是一个孤立事件,在战争的背后还有政治目的和经济利益,一场战争会关联到各个方面。当隋炀帝北征高句丽时,举国漕运都要被调动起来,征税百端,猾吏侵渔,人不堪命,海内骚然;

其次,战争并非一场简单的决斗,战争经常会打打停停,有时甚至陷入相持阶段,敌对行为持续数十年。而且打到最后可能会两败俱伤,因而进行媾和,不一定会分出输赢。例如后唐庄宗李存勖继位,几乎年年都向后梁用兵,一直打了十年才分出胜负;又如北宋与辽国交兵,并未分出胜负,却结成了澶渊之盟;

第三,要是国家把所有力量全部投入战争,这并非易事,“在大多数情况下,在全部抵抗力中,不能立即使用的资源所占的比例,比人们想象中的要大得多。”例如西晋攻入建业时,吴国尚有二十三万大军未使用,金兵虏走二帝时,北宋的勤王兵甚至未来得及驰援。

因此,现实中的战争并没有理论上那么极端,“敌对双方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国家和政府;战争也不再是理想化的概念,而是特殊的行动过程。”交战双方并非要最大限度的使用暴力,他们可以根据对方的特点、力量编排、状况以及总的处境,按照盖然性来预估对方的行动,从而制订自己的战略计划。

克劳塞维茨:战争是政治的一种表现

战争是政治的一种表现

战争的目的是使敌方屈从于我方的意志吗?显然,这个定义是片面,这是侵略者所给出的定义。对于抵抗侵略的战争来说,目的反而变成了避免我们屈从于敌方的意志,只要能把敌人拒之国门之外,目的就达到了,并不一定要使敌方屈服于我。

克劳塞维茨说:“战争不过是政治交往的一部分,而绝不是什么独立的东西。”

国与国之间的政治交往并不在战争爆发后中断,相反,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在继续。人们经常争论应该是政治观点从属于军事观点,还是政治观点主导军事观点?然而,除非战争已经失控,变成纯粹由敌对感情支配的斗争,否则政治活动总是会主导着战争的走向。战争的本质,真正说来只是政治本身的一种表现,“政治是头脑,战争是工具”。

政治目的决定着投入战争力量,决定宣战与媾和的时机。不是说非得打垮敌人才算胜利,有时候只要政治目的达到了,即使战斗没有分出胜负,照样算是胜利。例如齐桓公和楚成王的军队在召陵对峙,虽然未能交战,但是当楚王答应进贡于周王室时,齐国的政治目的就已经达到,获得了实质性胜利。

真正决定战争规模与方向的,并不是军事当局,而是政府当局。只有战争行为跟政治意图保持一致时,才能制订出正确的战略与战术。

克劳塞维茨:战争是政治的一种表现

战争并不是非理性的

许多人把政治视为权谋、阴谋、狡诈,而把战争视为诡道,认为战争的权谋是更高的阶段,因而误以为战争支配着政治。其实,战争只是一种政策行为,是基于政治智慧而制定的政策。大部分战争都不是贸然发动的,在战争之前,双方必然都经过精心策划,考量各种后果,才做出决策。因此,战争并非单纯的激情或冲动,相反,战争里存在着理性的因素。

这样,我们就接触了战争的矛盾性:战争有暴烈性,即仇恨感和仇忾心,被视为一种盲目的自然冲动;但是,同时战争作为政治工具的从属,又是理性行为,激情与理智在其中纠缠。偶然性与盖然性也在里面此消彼长,为此,克劳塞维茨想要创建一种战争理论,把激情和理智、偶然性和盖然性这些矛盾置于平衡点上。激情涉及交战两国的民众,理智涉及交战两国的政府,偶然性和盖然性涉及双方的将领和军队。

总的来说,为了研究战争,我们需要把握好两个前提:

第一,我们不能把战争看住孤立的决斗行为,而应该把它看作一种政策工具;

第二,战争随着不同动机而呈现不同的形势,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战争。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