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录 > 形容文化气息浓厚词语-功名碑、品字形古井……绳武围人文气息浓厚!

形容文化气息浓厚词语-功名碑、品字形古井……绳武围人文气息浓厚!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10-21 00:24:19
阅读:
最新资讯《形容文化气息浓厚词语-功名碑、品字形古井……绳武围人文气息浓厚!》主要内容是惠州市龙门县龙华镇有一个古村,叫做新楼下村,而在更久之前,这里也被叫做绳武村。村中存有一片古建筑群,包括古宅大门、石碑、品字形古井等,这里人文气息浓厚,人才辈出,至今仍然保存着数百年前的风貌。-形容文化气息浓厚词语,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惠州市龙门县龙华镇有一个古村,叫做新楼下村,而在更久之前,这里也被叫做绳武村,村中存有一片古建筑群,包括古宅大门、石碑、品字形古井等,这里人文气息浓厚,人才辈出,至今仍然保存着数百年前的风貌。


绳武围历史


绳武围开居者是李氏八世孙李素闲。据了解,绳武围李氏族人祖上始于宋代,由韶关南雄珠玑巷南下番禺,后建业于龙门,历数代后于元代迁居龙华蓼溪嶂,后开辟出龙江围(即今龙华镇的水坑村),到明万历元年(1573年),水坑李氏出现了家族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分家,那就是李梅庄的孙子李震达(字素闲)迁居龙华圩旁,开建绳武围。初到绳武开居之初,李素闲建了一栋新大楼居住,并将此楼取名为鼎革楼。《易经》记载,革,去旧也 ;鼎,取新也。


天有不测风云。明末清初乱世,不少外地匪寇窜入龙华。富庶的李氏族人引起了匪寇关注,一天匪寇对绳武鼎革楼发起进攻,李氏族人惨遭匪寇灭绝人寰的血洗。血洗之时,十一世李待举(字莘士)因在外婆家,幸免于难而得生。这就是族谱和龙门县志记载的“鼎革楼难”。


李待举在大祸之后发奋图强,艰苦创业,修复家园,繁衍子孙,李待举之后,又经过李家两代人的努力,到第十三世李隶中(也称李芳远)的时候,李家家业渐丰。或许是为了吸取“鼎革楼难”的惨痛教训,从李待举开始到李隶中这三代人,修建一座具有防御功能的绳武围。


镬耳封火山墙


绳武围坐南向北,总面阔约168.95米,总进深约92.52米,占地面积约15632平方米,由围墙、祠堂及周边的三合院式的民居组成。远观绳武围,可以看到一排排的镬耳封火山墙,十分壮观,粗略一数,竟有几十个镬耳。这种镬耳象征着官帽两耳,有“独占鳌头”之意,只有有功名的村民才能采用。


古宅大门


走进绳武围,便可在正门上看到“绳武”二字,典出《诗经·大雅·下武》之“昭兹来许,绳其祖武”,意思是希望后辈能继承祖业,踏着祖先的足迹继续前进。绳武围西面的侧门上则是 “耘经”二字,意思是希望后辈能够辛勤耕耘四书五经,成为栋梁之材。简而言之,“绳武”和“耘经”寄托了李氏先祖对后辈文韬武略的期待。


绳武围正门楼


绳武围西侧门楼


品字形古井


除两个门楼门额上刻的“绳武”和“耘经”,在围内建筑与正门楼之间的旷地有一口三眼井。这三眼井直径2米,深度约7.5米,井身为青砖砌筑,井口石板覆盖,正中留三个提水口,呈品字形,先祖正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教育大家要做品德高尚的人。


功名碑


数百年来,绳武围的后人很争气,没有辜负先祖的期望,从大门口墙角处竖立的数块功名碑可见一斑。这些功名碑都是李氏族人中举后和考取贡生后所立的。在封建科举时代,要家里出了举人,才能立这种碑。据了解,“文革”前这些功名夹多达三四十块,每个中举的举人立的功名夹是两对。“文革”后,这些功名夹流落村中,或被当垫脚石,或被当沟渠盖,近些年村里老人才找了好些出来,放在大门口,给后人留点纪念。


几百年来,历经无数风雨的绳武围犹如隐于闹市的老者,于繁华圩镇中端看岁月变迁,又以其厚重的历史文化抚慰着现代人浮躁的心灵。


来源:惠州龙门文化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