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励志名言 > 躁的成语-闷闷不乐、焦躁不安怎么会效率高?看心理学家为你支的这6招

躁的成语-闷闷不乐、焦躁不安怎么会效率高?看心理学家为你支的这6招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0-08-31 18:03:37
阅读:
最新资讯《躁的成语-闷闷不乐、焦躁不安怎么会效率高?看心理学家为你支的这6招》主要内容是-躁的成语,现在请大家看具体新闻资讯。

“呆若木鸡”这个成语大家应该都知道,一般是用来形容痴傻呆愣的样子,通常是含有贬义的,故而不会轻易使用,殊不知这个成语背后的典故却有另一番意趣。


相传周宣王很喜欢看斗鸡,一天,有人进献了一只看起来非常强壮的大公鸡,周宣王将其交给专门为王养斗鸡的纪渻子来驯养这只鸡。过了几天,周宣王问纪渻子:“前几天进献来的斗鸡可以上场比赛了吗?”纪渻子回答说:“不可以,那只鸡现在正虚浮骄矜自恃意气哩。”又过几天,周宣王又问:“现在那只鸡可以上场比赛了吗?”纪渻子回答说:“不可以,现在它依然是听到响声或者看到影子都会跳起来。”如此又过了一段时间,周宣王再次问到这只鸡,纪渻子回答说:“还是那么顾看迅疾,意气强盛。”终于,又过了一段时间后,纪渻子回禀说:“差不多了。它现在看起来就像木鸡一样,即使别的鸡打鸣它也不为所动。但它的德行却已完备,别的鸡看到它这个样子都不敢应战,掉头就跑呢!”纪渻子通过对这只斗鸡进行情绪的训练,使斗鸡达到了“大智若愚”的境界。


正如故事中的斗鸡一样,我们每个人都可能被自己的情绪左右,情绪的处理能力是判断情商高低非常重要的依据,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幸福指数。鬼谷子说:“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对我们自身发展的好处无需言说。由首都师大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田宝和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系主任的郭德俊教授共同编写的《情绪心理与调控》一书对情绪进行了解读。


《情绪心理与调控》是由心理学专家编写,其科学研究含量自然非常高,读起来第一感觉就是解析透彻。书中主要涉及3各方面,即了解情绪、解读情绪和把握情绪,在书的最后还附上了几个专业的测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隐藏在我们内在的情绪吧!


情绪,与人共同成长的“小伙伴”

早在1947年到1948年之间,我国的心理学家林传鼎就曾经做过一个针对情绪分化的观察实验,观察对象是500多个刚出生1~10天的婴儿,他发现这般大小的婴儿只有两种情绪,即愉快和不愉快。当婴儿长到3个月左右时,逐渐分化出欲求、喜悦、厌恶、着急、惊骇、烦闷。当婴儿长到2周岁左右,分化出更加复杂的情绪,比如见到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亲近呀、热爱呀、羡慕呀、渴望呀等等,遭到批评还会懂得惭愧和害怕,被表扬还会表现出高兴和害羞,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情绪基本与成人的情绪无异。


从上面的观察实验可以看出,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以及活动范围从家庭到社会的逐步扩展,孩子的情绪也逐渐丰满起来。从最初的愉快与不愉快逐渐到各种各样情绪的分化,与婴儿期养育者无微不至的照料、与幼儿期伙伴、周围成年人的陪伴玩耍以及独处息息相关。说到这,就要说一句题外话,对0-1岁的婴儿,养育者要尽量增加肌肤接触的机会,网上流传已久的“哭声免疫法”万万用不得。


有研究显示,情绪的主要作用是生理唤醒,比如感到害怕会选择战斗或者逃跑等,低等动物几乎是没有情绪可言的,人类的情绪则是为了帮助人类适应环境进化出来的一种重要生存工具,远古时代帮忙保命,现在的社会帮忙社交。心理学家研究后得出结论,他们认为情绪对其它心理具有组织的作用,其中正性情绪比如高兴、愉悦等情绪,具有协调组织的作用,而负性情绪比如悲伤、失望等情绪,具有破坏、瓦解和阻断的作用。但无论是正性情绪还是负性情绪,对我们的记忆都有非常大的帮助,也就是说在记忆某个事情时,如果能唤起情绪,记忆起来就更加容易。


情绪的“老家”是大脑,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小动物和大脑发生病变的病人进行研究会发现,大脑的不同区域掌管着不同的情绪,比如下丘脑主要负责快乐和痛苦,杏仁核掌管愤怒,颞叶掌管攻击,海马掌管情感等等,但大脑的发育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随着身体的成长,通过周边环境的不断刺激锻炼出来的,所以有些孩子在幼年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很可能是发育尚未完善,家长需循循善诱。


那些无法隐瞒的动作、表情细节可能随时都会“背叛”你

相比西方,中国文明虽然更多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那些事,对心理学的研究并不那么系统,但对人类心理的观察研究同样让我们惊叹,比如“心惊肉跳”、“含情脉脉”等词,对情绪引起的身心变化描述的十分贴切。正如前面所说,情绪的主要作用是生理唤醒,也就是说情绪会引发一系列生理变化。常见的生理变化有很多,比如你因为某件事激动不已时可能会产生心跳加快、热血沸腾的感觉;撒谎以后感觉脸红了;害怕的时候会保持警戒等等。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情绪会引发心率加快、皮电和脑电变化、呼吸变化等,也就解释了“心静”会“肉跳”、“脉脉”之中会“含情”的原因。


情绪变化也会对我们的面部表情产生影响,比如伤心的时候会哭泣;高兴的时候会大笑;苦闷的时候会唉声叹气……表情就像情绪的晴雨表,时刻对外展示着我们的情绪状态。


面部表情


眼睛常常被看作情绪对外传达的重要部位之一,研究后发现,眼对眼长时间的对视通常代表着强烈的爱或者恨;沟通过程中,正常对视的时间通常为整个过程的30%~60%,超过这一时间则意味着对对方这个人的感兴趣程度高于对对话的感兴趣程度,而低于这个时间则往往意味着对谈话内容和谈话人都不感兴趣;视线在眼睛与胸部之间的区域游走,表示亲密的注视;在两眼与嘴之间游走,为社交注视;在两眼与额头之间游走表示严肃的注视;时常偷偷看一眼表示不敢正视但又忍不住想看;眼神闪烁不定左顾右盼则意味着不诚实或者内心不稳定,总朝下看则表示悲伤或沮丧。


鼻子的动作虽然不像眼睛那么多,但展示出来的含义却非常明确。比如嗤之以鼻表示轻蔑;鼻孔张大伴有鼻翼煽动意味着愤怒;屏息伴有鼻腔收缩意味着紧张和害怕。我们都知道呼吸时是左右两个鼻孔交互“作战”,但科学研究显示,在相对轻松宁静的环境下会用左鼻孔进行呼吸,在执行紧张或者积极的工作时会使用右鼻孔呼吸。


嘴部的动作主要体现在口型和肌肉变化上,比如愉快时嘴角上翘;悲伤时嘴角下拉;害怕时嘴稍稍张开并嘴角向后扯;惊奇时嘴张开并呈椭圆形或圆形。


书中配图


体态表情


情绪的变化也会引起体态的变化,比如心情沉重时步履平缓,且双手无精打采地垂在身体两侧,弯腰驼背地显得整个人都无精打采;心情愉悦的时候步履矫健,两臂有节奏地在身体两侧摇摆,精神抖擞地显得整个人都精神焕发。


言语表情


言语通过声音的高低起伏、节奏、音域、转折、语速、速度以及口误程度等表达出不同的情绪,我们可以发现,当一个人情绪比较激动时,常常表现为声音高,语速快,音域高低起伏大且伴有颤音;悲伤时语调低沉,节奏较慢,言语断断续续,音域高低起伏小且;说谎时语言逻辑不清晰,口误多等。


当然,情绪的变现不会通过眼、鼻、嘴或言语等单一的途径变现,常常是结合起来共同表现出来,沟通过程中只要细心留意观察,就一定能够掌握对方的情绪状态。


平复坏情绪的有效方法

情绪分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两类情绪对我们的影响都很大,所以我们要学会利用正性情绪,减少负性情绪,从而使得我们的生活、工作都保持在愉快高效的环境中。《情绪心理与调控》一书为我们介绍了几种负性情绪调节的方法,帮助我们更加有效地把我自己的情绪。


认知训练


对一件事的认知对我们的情绪影响巨大,比如在单位被领导批评后,有的人会觉得领导的批评是善意的,是帮助自己在成长,由此就非常愉快滴接纳了领导的意见,但有的人就会觉得领导是在刻意针对自己,是在找茬,由此就与领导结了仇,甚至看到领导就不开心,导致工作也不开心。


认知训练就是要训练我们将改变负性认知,先来看看常见的错误或扭曲的思维方式吧:


  • 此即彼的思维方式 即不是最好就是最坏,凡事总认为要不就是完美无缺,要不就是一无是处,没有“差不多”一说,这样的思维容易使人一蹶不振。
  • 以偏概全 即顺境时看不到前方的坎坷,逆境时看不到前方的光明。受到表扬觉得自己完美无缺,受到批评又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 心理过滤 即善于抓住生活中的不如意并念念不忘,接着无限放大还无法排解,最终变得妄自菲薄。
  • 贬抑积极的事物 即当别人取得成绩的时候,他会对这个成绩嗤之以鼻,觉得没什么大不了。
  • 仓促得出结论 即未经验证就对一件事仓促滴做出一个结论,并固执己见,不愿改错 ,或者人云亦云毫无主见。
  • 善于联想 即可能是别人无异间的一个动作、一句话就能使其联想到很多不好的事情,但他又没有勇气去验证自己的猜测,只能将其藏在心中成为一个永久的疙瘩,只待某天爆发。
  • 夸大其词 即总爱将一件事的结果的影响夸大,失败了就觉得不可救药,觉得别人的成功自己是无法企及的,还可能将自己无法达到的目标看做是毫无意义的目标。
  • 情绪推理 即将自己的情绪归因于外在事物,比如“如果不是他在前面开的太慢,我也不会去那么生气。”
  • “应该”的暴君 即习惯将一件事设定一个“应该”或者“不应该”,如果事情结果违背了自己的“应该”或者“不应该”就会非常愤怒、失望或者不满。

以上这十种思维方式正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是我们常常感到消极的罪魁回首,改变这些思维,我们的生活质量将得到提升。改变步骤如下:


首先,找到引发情绪的事件。比如找工作不顺利。


接着,将情绪明确化,让大脑清晰地认识到情绪的前因后果。比如找工作不顺利,感觉前途渺茫,认为愧对自己的父母。


然后,对照上面写到的10种情况,判断自己思维方式错在哪里。


最后,与自己辩论,以客观的思想替代自己错误的思想。比如工作暂时找不到,但现在社会机会众多,只要不断尝试,最终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音乐调节法


研究发现,人体对不同的音乐会出现不同的反应,比如快速愉悦的音乐使肌肉增加力量,优美的音乐能使人大脑休息缓解疲劳,和谐徐缓的音乐能使人呼吸平稳等。不同的音乐可以有效地缓解负性情绪,为此《情绪心理与调控》一书为我们开具了一张“音乐处方”。


  • 忧郁时听“忧郁感”的音乐,如《忧郁圆舞曲》、《蓝色狂想曲》(第二部分)、《组曲:焰火音乐》。
  • 性情急躁的听节奏慢的音乐,如《幻曲和赋曲》。
  • 心情不佳听优美或严肃的音乐,如《卡门》、《意大利协奏曲(F大调)》、《蓝色的多瑙河》。
  • 悲观、消极时听宏伟、粗狂、令人振奋的音乐,如《汤金序曲》、《太平洋231》。
  • 疲劳时听舒缓音乐,如《第五号钢琴协奏曲皇帝(降E大调)》。
  • 记忆力下降时可听熟悉的音乐。
  • 失眠时听缓慢、悦耳的音乐,如《仲夏夜之梦》、《梦》。
  • 胃口不好就听听增进食欲的音乐,比如《图画展览会》、《嬉游曲》、《餐桌音乐》。

颜色调节法


如同音乐具有调节调节情绪的作用一样,不同的颜色也会对我们的情绪产生不同的影响。临床发现,墙体颜色为白色、淡蓝色、淡绿色、淡黄色能使人镇静和安适;高血压病人戴上烟色或者茶色的眼镜有助于降低血压;淡蓝色能帮助退烧;蓝色有助于感冒痊愈;紫色能安慰孕妇。


同样,《情绪心理与调控》也为我们开具了颜色处方。


  • 红色表示快乐、热情,使人情绪振奋、热烈、饱满激扬、受鼓舞。
  • 黄色表示明朗、快乐,使人喜悦、高兴。
  • 绿色表示友爱、和平,使人心绪安宁。
  • 蓝色表示惬意、凉爽,使人畅爽、心胸开阔。
  • 白色表示素雅、纯洁,使人轻快。

呼吸调整法


我们都知道,情绪紧张激动的时候可以尝试通过深呼吸平复心情,这是因为深呼吸能使人体吸入大量氧气同时呼出大量二氧化碳,使得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失去平衡,进而促使中枢神经做出保护性应急措施,使情绪在一小段时间内保持稳定。


呼吸调整法包含三种模式,分别是深呼吸法、腹式呼吸法及内视呼吸法,我们来一一看一下。


深呼吸法就是我们常常采用的方法,找一个舒适的坐姿,闭上眼睛,调整心情使心情尽量平和,然后开始进行深呼吸。注意吸气要慢,吸足一口气后憋1~2秒钟再呼气,待全部呼出后再重复吸气。


腹式呼吸法有利于放松和集中注意力,首先同样是找到一个舒适的坐姿或站姿,然后半闭或全闭双眼,接着用鼻子和嘴将腹内气体全部吐出,使腹部凹进去。吐气完毕后闭上嘴,用鼻子慢慢吸气,感受腹部慢慢鼓起。吸足了气之后暂停一下,再一边吐气一边让腹部凹进去。如此反复即可。


内视呼吸法是一种用视觉表象调节呼吸的方法。首先找一个舒服的姿势,闭目静坐,保持舌尖贴住上颚,面部肌肉保持自然放松。接着采用上述的腹式呼吸法呼吸,感受着气流经鼻孔到鼻腔,同时想象着气流中有一个红色的小球,顺着气流进入身体的过程,从鼻腔到咽喉,到气管、支气管,到胸腔、到腹部,再到四肢百骸,接着再想象红色小球沿着原路返回,直到把气体全部呼出。


暗示调节法


大家一定都知道“望梅止渴”这个故事,为了让口渴难耐的战士前进,曹操骗将士们前方有梅林,但因为季节不对,现在的梅子一定非常酸,战士们一听立刻酸得口水直流,最后终于走出了无人区,这就是暗示的力量。


暗示是一种心理动员,是对自我的内在命令,那么我们如何利用暗示调节自己的情绪呢?不妨尝试这样做。


  • 语言暗示。首先避免出现消极词汇,其次要使自己的的语言充满感情的力量,再次要使语言视觉化,也就是在说出话的同时头脑中能产生清晰的意象。
  • 事物暗示。进入陌生环境中,常常会感觉紧张,出现心理不适应。出入陌生环境时,可以携带最熟悉、最亲切的物品。或者睡前播放积极的录音,机有助于恢复自信。

表情调节法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人的情绪与表情的关系非常“亲密”,如果在消极情绪中,可以做出一些积极的动作也会有效帮助我们赶走消极情绪。下面这些做法不妨试一试。


  • 加快走路的速度,增加自己的活力。
  • 说话声音洪亮,增加自信心。
  • 发自内心的微笑

田宝博士和郭俊德教授是专门从事心理学研究的,其著作《情绪心理与调控》是一本专门阐述情绪的书籍,包括情绪的发生,情绪对我们的影响等,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情绪,并提供了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帮助我们常常保持积极情绪,让幸福长留心田。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