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中元节真的是鬼节吗?三教合流,揭开中元节的神秘面纱

中元节真的是鬼节吗?三教合流,揭开中元节的神秘面纱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3-05-23 08:53:55
阅读:

农历的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俗称鬼节、七月半。这一天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向祖先报告秋成、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清代诗人庞垲的《长安杂兴效竹枝体》书: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小儿竞把青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中元祭祖是圆满孝敬之道的体现,这一原系民间的祭祀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集合传统民俗、道教中元节、佛教盂兰盆节,三为一体、三教一源的斋忏、祭祖、超荐仪式,通称中元节。

传统起源

《礼记·祭统》曰:“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古人把祭祀作为诸礼俗中的首重。《礼记·祭法》记录:“夏后氏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zhuān xū) 而宗禹。”指出早在夏朝对祖先的祭祀已经存在,古有四时祭祖:春礿、夏禘、秋尝、冬烝,过时不祭,则失为人子之道也。

中元节真的是鬼节吗?三教合流,揭开中元节的神秘面纱

2017年宝峰禅寺举办盂兰盆法会

七月十五祭祖有其特殊的时节含义,七月原是小秋,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请祖先品尝新米,以示孝心。《弟子规》中,“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不仅是侍奉双亲于生前,身后更是持孝道不变,时时处处先祖宗、先父母,后子孙,知恩、报恩。

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所撰《颜氏家训》享誉千秋,开后世家训之先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的珍贵遗产。历代学者推崇备至,视之为垂训子孙以及家庭教育的典范,更纳入《四库全书》子部。

这部家训之祖中记载:“若报罔极之德、霜露之悲,有时斋供,及七月半盂兰盆,望于汝也。”

这段教诫颜氏子孙的家训,更是真实、有力的体现出当时儒家习俗和佛教盂兰盆会已经完美融合,深入民心。

佛教典故(目莲救母)

中元节真的是鬼节吗?三教合流,揭开中元节的神秘面纱

蒙古彩绘插图本《目连救母》

传说释迦牟尼佛有一重要弟子名唤目犍连(简称目连),修持甚深,以神通著称。目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目连以神通看到后,十分伤心,就运用法力将饭菜拿给母亲食用,可是饭一到母亲口边就化为焰灰,目连大声向释迦牟尼佛哭救。佛陀告诉他,必须集合众僧的力量,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以此般功德,其母方能济度。目连依佛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

中元节真的是鬼节吗?三教合流,揭开中元节的神秘面纱

《佛说净土盂兰盆经》 规格:26.5 × 217 cm 现存法国国家图书馆

中元节真的是鬼节吗?三教合流,揭开中元节的神秘面纱

(局部)

据《佛说盂兰盆经》的记载,“盂兰盆”中“盂兰”意思是“倒悬”,“盆”的意思是“救器”。所以,“盂兰盆”的意思是用来救倒悬痛苦的器物。佛教把阴历七月十五这天做为盂兰盆节,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众生,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道教典故(鬼门关开)

道教全年的盛会分三次(合称为“三元”),认为“三元”就是天官大帝、地官大帝及水官大帝“三官大帝”的别称,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为三官大帝的诞辰。

中元节真的是鬼节吗?三教合流,揭开中元节的神秘面纱

清 罗聘 《雄鬼图册》

相传七月地狱大门开放一个月,所有的无主孤魂全从阴间出来,到阳间接受人民的供养,因此各地方都纷纷在这一个月举行“普度”布施的祭祀仪式。各地轮流进行普度,把七月的每一天安排得满满的。据说因此引起了孤魂野鬼的酗酒、殴斗事件,后来有些地方普渡便统一在中元正日七月十五举行。

中元节真的是鬼节吗?三教合流,揭开中元节的神秘面纱

面燃鬼王 绢本设色 轴,160cm×80cm 藏于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博物馆

三俗合一

一般认为,中元节也即为“盂兰盆节”;其实这种认识存在很大的误解。正确来讲,七月十四祭祖节、中元节与盂兰盆节,是分属于民间俗信、道教与佛教的说法,三者呈并列关系,而非一个节日的三个不同名称。自道教兴起后,“三元说”的“中元”二字,在唐中后期正式被固定为节名,并将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这个节日是三俗合一的节日。

中元节真的是鬼节吗?三教合流,揭开中元节的神秘面纱

元朝的盂兰盆道场

“中元节”形成之前,七月十五早已被佛教征用。佛教中的七月,原为一个佛的欢喜月,而非“鬼节”。【古玩收藏上域鉴】

但为何七月的盂兰盆节成为“鬼节”呢?

盂兰盆,是梵文Ulambana的音译,原意为“救倒悬”,即解救在地狱受苦的鬼魂。佛经《盂兰盆经》在西晋时期翻译传入中国,经中有“目连救母”的故事,与当时仍然存有的孝道观念暗合,后被推崇“三教同源说”的南朝的梁武帝萧衍提倡,将其定为一个民俗节日,当时其主要功能是供奉佛祖。

只是到了宋代才发生了变化,发展为荐亡度鬼。不知是巧合,还是道教附会佛教的盂兰盆节,中元节与盂兰盆节都设定在七月十五这一天。以至于后世以为,这两个是一个节日的两个名称。同时也由于其意义和习俗早已难以分清,两个节日的习俗开始混用。

中元节真的是鬼节吗?三教合流,揭开中元节的神秘面纱

明代女子中元放湖灯

中元节真的是鬼节吗?三教合流,揭开中元节的神秘面纱

清代小儿中元擎荷叶灯

很多人误解了中元节,只把它当成“鬼节”。事实上,中元节还包含了感恩、孝亲、敬祖等思想。如今的我们虽然已经不怎么过中元节了,但这些积极的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想我们还是应当记得并了解。

声明:资料来源于网络

藏友专享,领取链接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

  • 中元节真的是鬼节吗?三教合流,揭开中元节的神秘面纱

    农历的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俗称鬼节、七月半。这一天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向祖先报告秋成、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清代诗人庞垲的《长安杂兴效竹枝

    经典语句
  • 礼记中的千古名言_礼记学记名言警句及理解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

    经典语句
  • 礼记经典名句100句_礼记经典句子

    《礼记》又称作《小戴礼记》,据传是孔子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共二十卷四十九篇,集中体现了儒家的哲学经典。 一、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出自《礼记·冠义》。人之所以是人,是因

    经典语句
  • 古人的名言警句蕴含的哲理让人_古人的含义

    历史上有许多的经典名言,从这些名言被传播出来就一直让我们奉为经典,作为做人处世的行为准则。然而,其实当初这些名言的原意却往往相反,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内含。 “执子之手,与

    经典语句
  • 仁者无敌的帖子_仁者无敌忍者无敌

    云私塾致力于正统国学亲子教育。中国教育的核心是有榜样,家长先做孩子的榜样,孩子在好榜样的环境中成长,自然会成为他应该成为的样子。《弟子规》中讲的内容,通篇学习后,你会发

    经典语句
  • 司马光故诗_司马光名人故事

    『司马温公』就是司马光,这个司马光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我们来介绍一下他的生平。他是一位非常令人敬佩的人物,所以我们特别把他介绍出来。司马光他字君实,号迂叟,山西运城人

    经典语句
  • 黄石西塞山风景区门票多少钱_黄石西塞山沙滩

    1、西塞山风景名胜旅游区 西塞山风景名胜旅游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西塞山风景区位于黄石市城区东部长江南岸,规划总面积0.495平方公里,区内以西塞山险峻秀丽的自然景观和纷陈的胜迹

    经典语句
  • 论语孝悌篇笔记_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什么意思

    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今译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

    经典语句
  • 种树郭橐驼传优质课课件_读种树郭橐驼传有感议论文

    已经是第三遍上这篇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了。这学期开始,是打算也已经开始逐渐实施让学生们沉下心去认真读书的,语文课堂,无论语文老师讲得多好,都最终无法彻头彻底地进入学生的内心。而我们的学生,缺的好像也不是思想,而是读书后的思考。可惜的是,高中的学生,真得“肚里无货”。故此,我想趁语文课的机会,让学生们多读读书。 然组里要求明天要上公开课,这就不得不准备了。根据高二教师的课程进度,恰好到了《种树郭橐驼》传,而且是三个老师的同课异构。这种课应该是最难上的,几个老师同上一课,比较就很大了。恰好这两天活多,留给我备课的时间也不多。我就利用早自习和第二节课,给十三班的同学疏通了一遍课文,然后在十四班的时候,因为十四班被另一个同组老师借用,要在明天上公开课,故而我只是布置学生预习,就没有开口。然后在九班,也就是明天公开课的班级,恰好也是我的班,在平时早自习前十分钟和夜自习前十五分钟,我让课代表组织学生读书。其中读的内容比如高一时读《弟子规》、《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大学》,《论语》,当然还有书本中要求背诵的课文和所有的古文;高二的时候,继续读这些的同时,又要求读《诗经》,读所有的课本中的古文。到今天晚上我去教室转的时候,发现《诗经》快读完了,而我要求准备读的《孟子》他们也已经在网上买来了。这些书,除了《论语》我花了一个学期20节课左右,一句一句地讲了四篇外,其他的都不讲,只是通

    经典语句
  • 理解的名言-古人这些的名言,你真的理解里面的意义吗

    历史上有许多的经典名言,从这些名言被传播出来就一直让我们奉为经典,作为做人处世的行为准则。“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很多时候这句话在现代的意思,就是与情人定下山盟海誓,只有死亡才能让两个相爱的人分开。-理解的名言

    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