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二十四史与资治通鉴_史记·乐毅列传原文及翻译

二十四史与资治通鉴_史记·乐毅列传原文及翻译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3-02-01 23:17:29
阅读:

读史读故事,尽在资治通鉴十三之名将乐毅(上)

在战国时代,有个很特别的现象,那就是各国的丞相(当时称相邦/国相)这个岗位似乎跟萝卜白菜一样,谁来了都能当一当。就像张仪、苏秦之辈,随便去哪个国家都能揣个相印回去,不知道还以为是他们自己拿萝卜刻的一样。

其实,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各国对人才的渴求是极为强烈的。不要求学历、经验什么的,只要面试一下,看这人能吹能侃的,基本上都愿意试用一阵子,是骡子是马,总得拉出来溜两圈看看。哪像现在,招个门卫都希望人家是本科毕业的。

读史读故事,尽在资治通鉴十三之名将乐毅(上)

当然,如果名声在外的话,那就更好了,连面试都免了。比如孟尝君田文。

公元前299年,田文突然接到了秦昭襄王嬴稷的Offer,请他过去担任大秦公司的总裁。并且为了表示诚意,还把嬴稷的弟弟泾阳君嬴芾给送到了齐国当人质。

可老话说的好,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

这边田文刚到秦国,就有人跟嬴稷说这田文可是齐王的同宗,他来当秦国的总裁,小心他把秦国卖给齐国了,您还跟着数钱呢。于是,嬴稷就把田文给囚禁起来,并且准备杀掉他。

然后就发生了著名的“鸡鸣狗盗”事件,田文从秦国顺利逃回齐国。

《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这田文也不是好惹的,回去之后他就积极的联系各国合纵攻秦,并且在公元前296年,组织了齐、韩、魏、赵、宋五国共同出兵攻打秦国,一直打到了山西运城。秦国求和,把山西临汾归还了韩国,把封陵归还魏国。这个封陵还有个名字叫风陵渡,许多年后,有个叫郭襄的女孩在这里认识了杨过。

读史读故事,尽在资治通鉴十三之名将乐毅(上)

1、秦齐称帝

江湖其实从未平静过。自秦国认怂之后的十年间,更是风波日盛。

公元前293年,韩、魏联军攻打秦国,魏冉推荐了一个年轻人为将,在伊阙大败韩、魏联军。是役,斩首二十四万,活捉联军统帅公孙喜,夺五城而还。这个年轻人也被嬴稷任命为国尉。

这个年轻人是秦国人,嬴姓,白氏,名起。先祖为秦国公族,故称公孙起,又称白起。经过此役,白起崭露头角。

读史读故事,尽在资治通鉴十三之名将乐毅(上)

之后,一年又一年,魏、韩已经成为秦国的后花园,想来则来,想走便走;除此之外,秦国还攻赵、伐齐、迫楚,未尝一败,获利无数,继续着它的无敌神话。

然后嬴稷就膨胀了,觉得王爵已经不足以表达他的功绩,他要称帝!

相比称王,这可真的是了不起的大事了。因为在那个时候,这些称号是有着极具针对性的含义的。其中,皇,是单指上天之主;帝,则是造物之主;王,才是人间之主。

所以,周朝天子也不过是只称王,而没有称皇或帝,因为前面有三皇和五帝了,谁敢说自己的功绩盖过三皇和五帝?

嬴稷就觉得自己至少能跟五帝相提并论。所以,公元前288年,嬴稷称帝,因秦国处于西边,故称西帝。当然,自己一个人称帝有点没意思,他就一厢情愿地立齐湣王田地为东帝。

读史读故事,尽在资治通鉴十三之名将乐毅(上)

有人问了,您二位称帝了,周王室怎么办?那边周赧王还活着呢。诸侯的称号比天子还贵,这合适么?

周王室是什么东西,周赧王是哪位?

这个……算了,当我没说。

读史读故事,尽在资治通鉴十三之名将乐毅(上)

当然,为示尊重,要正式提一句,这一年是周赧王二十七年。

看着秦王的称帝邀请函,齐王田地有也点心动。刚好苏代过来了,他就问苏代的意见。

苏代脑子挺好使,他就对齐王说:这个事建议您别拒绝,但也别答应,观望一下再说。如果各国没反应,您再真的称帝也不迟;但如果各国都反对,您就不要再称帝,反过来还要带头抨击秦国的不法行为。

苏代脑子转了转,继续说道:秦王不是还想等您称帝后,约您一起攻打赵国么?这事您不能干。当然,您也别真的闲待着。现在宋国正乱的一塌糊涂,宋王都被他的国民称之为“桀宋”了,您去讨伐宋国才是正道。这样的话,秦国又是称帝,又是攻赵;我们却不但没有称帝,反而伐无道的宋国。结果就是我们不但没有得罪秦国,还能通过行为上的对比,让天下人都憎恨他,这就是反卑为尊之计。

到了年底,嬴稷看齐国一直不称帝,担心秦国招来众怒,也只好去掉帝号。

当然,为了弥补他受伤的心灵,就去跟赵国干了一仗,取杜阳而还。

齐国也没闲着,过了两年,就去把宋国给灭了。宋国彻底亡国,宋康王逃往魏国,死于河南温县。

读史读故事,尽在资治通鉴十三之名将乐毅(上)

但齐王田地并不知道,这个苏代其实是燕国的间谍。他说服齐国攻宋的目的,是为了给燕国伐齐创造机会。

2、好汉名将

齐湣王这个人,本来就有点独断专行,刚愎自用,灭掉宋国以后就更是抖起来了,有点得了妄想症的趋势。狐亘(口旁)、陈举等人直言劝柬,结果被杀。

齐国的稷下学宫本来带有齐国中央决策委员会的功能,但齐湣王这种好大喜功,自以为是的毛病,让这些稷下学士极为失望,纷纷离开齐国。结果导致中国历史上这座最为开放、自由的学术圣地,彻底衰落了。

而与齐湣王的作为相反的,则是燕昭襄王姬平。

姬平在国人的拥载下当上燕王之后,在郭隗的建议下,筑起“招贤台”,广揽天下贤才。据说他在台上放置了几千两黄金,作为给贤才的见面礼,所以“招贤台”又叫“黄金台”。

这办法虽然很俗,但很有效,很快,赵国剧辛、齐国邹衍、卫国屈庸,还有魏国乐毅都纷纷来投。

乐毅,据说是魏国名将乐羊的后人,在此之前,默默无闻,赴燕之后,被任为亚卿。

姬平这些年改革内政、整顿军队、励精图治,兢兢业业奋斗了二十多年,使燕国的日渐殷富,实力大增。但是,他锐利的目光,从未离开过齐国。当年齐国对燕国的覆国之辱,无时无刻未曾忘怀。

仇恨使他强大,但他并未被仇恨冲昏头脑。他很清楚的知道,燕国在发展,而齐国更是达到了强盛的顶点。此时的燕国,还远不是齐国的对手。他只有等,等对手犯错。

他的苦心没有白费。这些年来,齐湣王对内不恤民力,横加赋敛;对外不断用兵,惹得诸侯不满;并且不听谏言,不惜人才,使得稷下学宫日渐冷清。终于,齐国亡宋,声威大震,但姬平却知道到,他等待的时机到了。于是,他决定先问一下乐毅。

中国著名的儿童启蒙读物《千字文》中说“起翦颇牧,用军最精”,有人附会,把白起、王翦、廉颇、李牧这四位列位战国四大名将。

我承认,这四位的确是名将之才,但如果非要搞个排行榜,我个人认为,乐毅应该排名前三。

读史读故事,尽在资治通鉴十三之名将乐毅(上)

或许有人会不服气,认为乐毅不过就打了伐齐这么一仗,并且齐国正在衰败,燕国正在图强,还有其它联军帮忙,所以算不上名将。

我们花些篇幅来分析一下,名将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假设姬平帐下有四名将军。

A将军,整天见不到人影,一问准在领导那里聊天,开会的时候喜欢侃侃而谈,可一到干正事的时候就从不做决定,你做什么都说好,但出了问题就骂下属。至于成绩,都在他嘴上。

B将军:他很勤快,是个加班狂,天天不到半夜不下班,并且必须拉着全部门一起加班,搞的下属烦不胜烦,可是也没见他搞出什么成绩来;

C将军:他也很勤快,也喜欢加班,并且喜欢拉着下属开会,给下属提出一堆问题,让下属给他解答,并且还要有详尽的数据参考。他也会让下属很累,但好一点是他能干出点成绩。

D将军,他能给下属最清晰有效的指令,也能给领导最清晰明确的建议。他开会的目的主要是集思广益,但决断的时候他绝不迟疑。他最神奇的一点是,无论你有任何问题,到他那里都能得到解决。关键是,他还能出成绩。

当然,还有其它类型的将领,比如多谋无断型、刚愎自用型、好大喜功型等等在此就不一一举例了。

这四种领导的区别在于,A将军是不干事也不做决策,B将军是干事不决策,C将军是决策太谨慎,D将军是决策能力很强。

很明显,这四种领导,我想大多数人都喜欢跟D将军作事。但很遗憾,我想多数人遇到的领导应该是C将军或者B将军。

所以,我认为良好的决策能力,才是身为一名将领的基本条件。

决策能力源于三点:一是计算,二是判断,三是悟性。

就拿燕国伐齐这件事来说,要计算两国的现役兵力、兵源征召能力、兵力运送、兵种、士气、武器、粮草供给、粮草储备、粮草运送、民心向备、经济支撑、战场地形、地理远近、行军速度、气候情况、各国反应、各城兵力等等等等。然后根据这些情况,再判断是否能打、什么时候打、团队如何组建、兵力如何配置、粮草如何供应、战场如何选择、如何调动敌人、胜利之后怎么办、失败了怎么办……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孙子兵法》

读史读故事,尽在资治通鉴十三之名将乐毅(上)

所以说,别看电视里的将军挺威风,但你真要干了,估计一天下来就得蒙圈。

3、名将的决策

现在,大燕公司董事长姬平分别找来这四位将军商量伐齐大业。

姬平:我觉得现在伐齐的时机到了,A将军有什么看法吗?

A将军:嗯,现在齐国的确已经在走下坡路了,我听说前两天齐湣王又杀了几个大臣,民怨很大。我们燕国这些年在董事长的领导下,团结一致,人才济济,国富民强……(此处省略一千字)所以我认为,在董事长的英明决策下,伐齐大业一定能成功。

姬平:那A将军有什么计划么?

A将军:我在燕国干了二十多年了,一直在关注着齐国,整晚整晚的睡不着,就是在想这齐国应该怎么打。压力真的很大,你看我头发都白了。我经常找人商量这个事,对了,要不我把剧辛找来一起聊聊这个事吧?

读史读故事,尽在资治通鉴十三之名将乐毅(上)

姬平:那B将军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B将军:这个事有点突然,这样吧,你给我半年时间,我给您搞个方案出来。

B将军亲自去收集这些信息,通宵达旦的进行各种分析。至于下属,多数时间是目瞪口呆的陪着他加班,或者帮他搞一些基础工作。

半年后。

B将军:领导,我搞出来了,给您汇报一下,开幻灯……(此处省略一万字),情况就是这样,领导您觉得如何?

姬平:我是问你你有什么想法。

B将军:这个……我觉得打不了。

姬平:算了,李将军,谈谈你的看法吧。

C将军:领导,我只是有些大致的想法,但您给我一个月的时间吧,我再给您汇报。

C将军连夜开会,让下属收集各种信息进行汇总,当他发现还是打不过齐国的时候,他就又让下属把其它国家的兵力加上,试试各种条件下的计算结果会不会发生变化,终于,在整理完汇报材料的时候,下属也过劳死了。

一个月后。

C将军:领导,我让下属给您汇报一下吧……(此处省略十万字),我再补充几点……(此处省略一万字)。所以说,凭我们自己的力量,肯定打不过,但加上其它国家,就肯定没问题了。

姬平:那具体的作战计划呢?

C将军:呃,我以为只要可行性分析呢,您再给我一个月的时间吧。

所以,能做到C将军这样的水平,才仅仅是摸到了为将之道的门槛而已。

姬平:算了,D将军的意见呢?

乐毅就是D将军,他很清楚姬平对齐国的仇恨,所以他的情报工作都做在平时,并且他不需要开会研究,就能马上而且很清楚的告诉姬平:齐国毕竟是霸主之国,虽然有破败之象,但还是留有余力的。我们独立攻打还是风险太大,所以最好联合赵、魏、楚三国一起发兵。

但其它几国凭什么要跟燕国联合呢?

因为乐毅很清楚,宋国虽为小国,横亘于齐魏之间。齐国灭宋,第一个不爽的就是魏国。而强大的齐国,也将使秦、赵更加忌惮。至于韩国,只要其它国家响应,他也会跟着过来打酱油。

能快速进行精准的分析判断,并且能给出明确的决策意见。恭喜你,你已经是一员合格的将领了,但离名将还有一段路要走。

姬平于是遣使分赴各国约期攻齐,并且还通过赵国把秦国也给拉进了联军的队伍。

次年,以乐毅为上将军,统率五国联军向齐国发动了进攻。齐王也发狠,集中了全国兵力进行抵档。双方在济水西岸展开,一场大战下来,齐军大败。

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孙子兵法》

“统率五国联军”,这句话听着威风吧?要知道,虽然史料上没有记载这五国联军有多少人,但根据战国时期的战争规模来推断,估计不会低于30万。

30万个来自于不同国家,操着不同方言,写着不同文字,有着不同利益关连的人,在别人的国家,客场迎战一支实力相近的军队。

读史读故事,尽在资治通鉴十三之名将乐毅(上)

我觉得,如果你能领着这支军队顺顺利利的转上一圈并且没有哗变,放到现在,就至少有当总经理的水平了;如果你还能让他们按计划投入战斗,放在现在,你如果不当总裁就是屈才了;关键你还能让他们赢得这场战斗,我的天哪,你的理想可以是星辰大海了。

读史读故事,尽在资治通鉴十三之名将乐毅(上)

但是,遗憾的是,能做到这种地步的领导,我们可以称其为良将。但没关系,能在那个时候当一名良将,回到现在,你一定能成为人生嬴家的。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