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励志人生 > 经典语句 > 论语十二章孔子认为君子之道_论语全面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论语十二章孔子认为君子之道_论语全面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3-02-16 14:17:33
阅读:

“孔子之道”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政治模式与伦理模式。然而,从当年孔子自称“吾道”、曾参称“夫子之道”、孟子明言“孔子之道”,迄今已2000多年,孔子之道究竟是什么,则一直没有明确系统的答案,更没有相对统一的认识。

孔子的思想主张

通过对《论语》的重新校正与解读可知:孔子所讲的“礼”,是当时尚存或流行的社会礼法和规范,而不完全是周礼;孔子讲“礼”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社会和谐与安定,而不是为了恢复周礼。“仁”,就是关爱他人;有仁德,就是有爱心。“仁者”,就是具有关爱他人的品行或思想的人,或者能够关爱他人、做过关爱他人之事的人。“行仁”,就是献爱心、做关爱他人的事。传统所谓“全德之名”,是子思以来对孔子之“仁”的误解。“仁”的实质是“爱人”,任何人只要甘愿为他人奉献爱心,都能成为仁者。而为民造福,使百姓免受战争之苦,则是最大的仁。“仁”是个人的自愿,“礼”是社会的约定;“仁”属于道德层面,“礼”属于政治层面;“礼”的存在是客观的,“仁”与“不仁”则是由主观决定的;“仁”既不属于“礼”,“礼”也不是“仁”的主导,“仁”更不得包摄“礼”,二者之间没有主从或领属关系,也不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仁者”不必知“礼”,知“礼”者不必“仁”,二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义”,就是合宜、应该。人人知“义”而行“义”,社会自然和谐;国君知“义”而行“义”,天下自然和平。孔子讲“义”,终极目的也是为了社会和谐、天下安宁。“智”的含义虽然只是聪明、有智慧,但在孔子那里,“智”及“智者”有其特定的表现特征和标准,包括不自欺欺人、不惑、不做蠢事、善于掌握时机、务实、知人、好学等。孔子主张“智”、“学”,首先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最终也是为了社会的文明进步。“中庸”,是德行而非道德,本义为“用中”,即凡事皆以“中”道处理;“中”指恰到好处、合乎标准、无过无不及,也就是最恰当、最合理,而非以往所谓折中。

孔子思想的核心

《论语》最核心的内容是教做人,做人的目标是成为“君子”,而做“君子”的起点是修身。修身之道具体包括知德、孝悌、学文、知礼、有仁、有智、有勇、明义、正直、诚实、守信、慎言慎行、有信仰、有能力、见贤思齐、事贤友仁、认真做事等等。君子之道,包括尚德、自强、上进、不争、不骄、善良、重义轻利、重行轻言、重名声求建树、有知识知天命、有能力可大受、文质彬彬、心胸坦荡、注重实践、不搞宗派、和而不同、主持正义、实事求是、不求全责备、做事求根本、不做亏心事等等。孔子的人格君子论含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人格君子的条件除道德层面外,还包括诸如多能、有知识、求建树、重实践等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相关的内容。行事之道,包括小心谨慎、认真厚道、光明磊落、择善而从、实事求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忍小谋大、行必果、重积累、执中庸、敏于行等。交友之道,包括交贤友、讲诚信、不虚伪、重恩义、相忠告、不客套、广交天下友等。为学之道,首先明确为学的意义,包括:改变人性、改变命运、获取知识、弥补不足;为学的目的,一为修己,二为国家;为学的方法,包括培养兴趣、读书为主、注重实践、学思结合、结合自身实际等等;为学的原则,包括从小立志、开卷有益、珍惜时间、打好基础、学以致用、忌急功近利、活到老学到老等等。为师之道,包括良好的道德修养,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创新,诲人不倦,以及能教学相长等品质。弟子之道,包括尊敬老师、爱护老师、孝敬老师、学业上帮助老师等。治国之道,包括“为国以礼”、实行“民主”政治、实行社会分工、以民为本、富民为先,教育为本、薄赋敛、平均财富、备战备荒、取信于民、慎文书等等。为政之道,包括“为政以德”、正名分、正人伦、举贤才、树榜样、悦近来远、戒速谋远、实行奖惩、行礼让、以德化下等等。

孔子思想的价值取向

孔子主张积极入世,为社会所用,而前提是“邦有道”,即国家秩序正常,有正确的政治方针与治国方法;而“出仕”,并不等于做官。关于孔子的性命及天道观:孔子认为人性固然是与生俱来的,但后天环境及人为努力可以改变它,使之发生移易。其“天”,始终是一种自然的、超人格的力量。关于孔子的鬼神观:孔子承认祭祀,甚至虔诚于祭祀,并不说明他真正相信鬼神,因为祭祀在当时本身是一种礼。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说明在其思想深处,并不相信真有鬼神。孔子义利观的表现:得利为正当行为;反对唯利是图;见利必须思义;不以其道得之不处。关于孔子的荣辱观:孔子虽讲究成名,但不是虚名,而是实实在在能为身后人所称道的名,其实质是要求人在生前有建树;孔子以不义、不正、不直之行为为耻,说明在他那里,一切做不应该做的事情都是耻辱。关于孔子的妇女观:前人认为孔子轻视妇女,完全是出于对《论语》两章的误解,而不知所谓“有一妇人焉,九人而已”之“一妇人”只是指来自后宫之妇人,“九人”专指来自社会的人才;“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之“女子”特指其妻(据“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可知),而非一般女子。关于孔子的平均观:主要体现于《季氏》篇“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盖均无贫”章,而旧误“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孔子的大一统观念主要表现为:以“天下”为一整体,承认“天子”为唯一君主;赞美大一统;反对僭越,维护大一统;期待“圣人”出,“天下”平;亲身实践大一统,包括执雅言、周游列国以“易”天下之“无道”,等等。

孔子之道的终极目标,是“天下有道”,即天下太平、社会和谐、百姓安居乐业、文明进步发展。实现其终极目标的途径与方法,主要是通过教育和学习,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包括:使国君知“为国以礼”、“为政以德”,为百姓谋福祉;使百姓了解并践行“仁”、“义”、“忠”、“信”、“中庸”、“孝悌”等一系列美德。

(作者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论语》与孔子之道再认识”负责人、曲阜师范大学教授)

《论语》与孔子之道再认识

励志人生网欢迎您相关推荐

  • 论语十二章孔子认为君子之道_论语全面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孔子之道”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政治模式与伦理模式。然而,从当年孔子自称“吾道”、曾参称“夫子之道”、孟子明言“孔子之道”,迄今已2000多年,孔子之道究竟是什么,则一直没有

    经典语句
  • 孟子与孔子合称为啥_孟子被后世称为什么与孔子并称什么

    孔子和孟子并称为什么?,孔子和孟子都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对于孟子和孔子他们应该是关系应该说是徒孙,因为孟子是孔子孙子的徒弟,而且他们相同的理念是比较相同的,后来

    经典语句
  • 孔子早年的经历_

    孔子出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 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叫孔防叔。 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 叔梁纥与颜姓家的女儿野合而生下孔子,那是他们到尼山祷告山神才得到孔子的。 鲁襄公二十二年

    经典语句
  • 论语 解读_论语夫妻相处之道

    【共读内容】 5.13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导读学者】 王德岩: 北方工業大學中文系 教授 傳新营: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教授 【共读

    经典语句
  • 往世不可及来世不可待_

    【本经】 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

    经典语句
  • 老子道德经天之道_老子的道德经名句

    老子《道德经》:这三大处世天规,早一天知道,早一天受益 老子的《道德经》可谓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是一部充满人生智慧的经典之作。道德经行文流畅,句句诤言。其中道理,细细体会

    经典语句
  • 老子道德经注校释_老子道德经注校释pdf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品德高尚的人没有德的概念), 是以有德(这是因为他从来没有离开德)。 下德不失德(品德一般的人表现形式上的德), 是以无德(实际上是一种没有德的表现)。

    经典语句
  • 老子关于变化的名言_老子名言精选100句

    老子的《道德经》,言简意赅,哲理深邃,包罗万象,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著作。《道德经》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至人事,都有全面而系统的论述。能领会老子《道德经》关于 “人

    经典语句
  • 老子人生的最高境界_老子处世之道经典语句

    鲁迅先生曾说过“ 不读《老子》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尼采也曾评价道:“ 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经典语句
  • 老子名言精选100句_论述老子的为人处世之道

    《老子》经典名言名句 做人为学处世指向标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存世著作有《老子》,也称《道德经》,虽然仅仅五千言,却充满了人生处世的智慧,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其中的名句

    经典语句